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9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池」條。
池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惠文王與秦昭王會於池,藺相如使秦國無法以不平等的地位對待趙國的故事。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位於河南省洛陽縣西北。源自崤山,東流經池縣新安縣,至洛陽注入洛水。
2.縣名。參見「池縣」條。
池之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池之會立功的故事。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出於山東省臨淄縣西北古齊城外的河川,西北流經博興縣東南,注入時水。
池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河南省西北,東鄰新安縣,北臨黃河與山西省桓曲縣相望。內有隴海鐵路經過,農產以麥、豆、高粱等為主。縣北有仰韶村,地下多古代遺物。大陸地區已將其廢除,併入東境千秋鎮新設的義馬市。
池彎貝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呈平行四邊形,膨脹,背緣隆起,腹緣腳掌形,後端同向後背側,弧形揚起。殼表覆有網紋,網紋分布不均,後背側網紋比前下側爲細膩。後尾板揚起、扁平、鳥頭狀。殼體呈平行四邊形,鼓脹,背緣隆起,腹緣腳掌形,腳弓位於殼體中央子午線的前方。前緣有緣稜,但內緣面狹窄,無花紋及彫刻。後尾板做鳥頭狀,平坦,狹窄,無任何裝飾。殼表覆有網紋,其後背側的網紋比前下側的網紋爲細,兩種網紋的粗細也不一致,前下側的網股更爲粗放而粗大。一個凸透鏡形的小眼晶體坐落於前背緣角。
雪泥鴻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雁踏過雪泥遺留的爪痕。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清.黃宗羲〈王九公邀集湖舫同毛會侯許霜巖王獻廷祝兒〉詩:「雪泥鴻爪知無定,相對那能不黯然。」也作「飛鴻踏雪」、「飛鴻雪爪」、「飛鴻印雪」。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帶著璧使秦,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池之會,面斥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2) 廉頗: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為趙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以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3) 已而:不久、後來。 (4) 舍人:戰國及漢初王公貴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 (5) 不肖:不賢,無才能。於此用為自謙之詞。 (6) 固:堅決、強硬。 (7) 秦王:指秦昭襄王。姓嬴,名稷(西元前325∼前251),戰國時秦國國君,在位五十六年,卒諡昭襄。在位時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帶著璧玉前往,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3) 秦王:指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4) 趙:趙國,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5) 璧:指和氏璧。戰國時楚人卞和得玉璞於楚地山中,楚文王時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後輾轉為趙惠文王取得。 (6) 瑕:音ㄒ|ㄚˊ,玉上的斑點。 (7) 卻立:退後幾步才站住。 ◎2《史記.卷八六.刺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