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2.41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濡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筆沾墨。《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浸溼、沾溼。[例]濡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不動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聲不響,不流露感情。《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其餘皆設文房四寶,都在那裡濡筆搆思;惟成之端然靜坐,不動聲色。」《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黃太尊聽了,點點頭,不動聲色,仍舊打他的牌。」
螭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螭獸頭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於鐘鼎、彞器、印章、碑首、石階、石柱等處,作為裝飾之用。《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閤,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和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墨色,使其濃淡適意。《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若仗在紫宸內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