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8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沆」條。
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崔沆為主考官,錄取了崔,人們因此笑稱:「座主門生,沆一氣。」見宋.錢易《南部新書戊》。比喻氣味相投,後多用於貶義。《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露氣。《楚辭.屈原.遠遊》:「餐六氣而飲沆兮,漱正陽而含朝霞。」
2.比喻氣味相投。參見「沆一氣」條。清.王鵬運〈沁園春.詞汝來前〉詞:「唸百年歌哭,誰知我者?千秋沆,若有人兮。」
一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沆一氣」。見「沆一氣」條。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講學見絀》:「文貞柄國,湛、聶俱得恩贈加等,湛補諡文簡,聶補諡貞襄,蓋二公俱徐受業師,在沆一脈宜然。」
一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沆一氣」。見「沆一氣」條。01.宋.李曾伯〈沁園春.北固臺端〉詞:「沆一襟,風流八詠,秋入詩壇如許清。」瀣一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酒。宋.陸游〈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詞:「斟殘玉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1871~1944),字伯沆、伯謙,號無想居士,晚年自號冬飲。原籍江蘇省溧水縣,遷居南京,唯其撰著,常署名深水王。十八歲,隨高子安學古文。後進南京鍾山書院就學,學問大進。
  清朝末年,曾到上海任書局編輯;然後任教於南京陸師學堂;再轉兩江師範學堂任教。民國成立後,任職於南京圖書館。
  一九一五年應聘任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以迄一九三七年春,講學於此,共歷二十餘年。此期間,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先改稱國立東南大學;又合併南京各專門學校,易名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最後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王氏久於其任,循循善誘,所教學生成名者頗多。一九三七年春,罹中風,中央大學隨政...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且又力油添醋地渲染,宣帝聽了非常不高興,於是就將楊惲革職了。 三、1相似詞臭味相投、物以類聚、沆一氣、朋黨比周、狼狽為奸 三、2相反詞君子相友、刎頸之交、患難之交 四、例句例一:審理這件案子的官員雖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個都貪贓枉法。例二:小王和老張上班時間老是在聊八卦雜誌,對自己負責的業務卻是打混摸魚,真是一丘之貉。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注釋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5 典故 出處 語本《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趨利之人,常為朋比,同其私也。」 注釋 比喻人互相勾結做壞事。朋比:結黨營私。為:做,奸:壞事。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狼狽為奸、同流合污、沆一氣、狐群狗黨 相反詞群策群力、同心協力 例句 朋比為奸的流氓,結夥搶劫,終於被逮捕了。 典故 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
同流合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沆一氣,狼狽為奸,與世浮沉,隨波逐流反義:明哲保身,潔身自好辨似: 形音辨誤 同 「同流合汙」及「隨波逐流」都有跟著別人行事的意思。異 「同流合汙」側重於跟著別人做壞事;「隨波逐流」側重於沒有主見。 同流合汙 隨波逐流 辨似例句 ○ ㄨ 儘管不法分子用盡各種方法威脅利誘,但他仍拒絕~。 ㄨ ○ 所謂的擇善固執,就是要我們有主見,不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