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82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蔡邕精通音律,善於製琴,曾從灶下木材爆裂聲,聽出所燒木材為難得的製琴木料,於是將燒焦的桐木削製為一具名琴。後用以泛指名琴。唐.張祜〈思歸引〉:「焦桐彈罷絲自絕,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轉思天下大矣,後世遠矣。特識焦桐者,豈無中郎乎?」也稱為「焦尾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梧桐:落葉喬木。樹皮平滑。葉呈心形,開黃綠色花。木材可製樂器或家具,樹皮可製紙及繩索,種子可食或榨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被燒成枯黑的樣子。如:「焦黑」、「燒焦了。」、「把麵包烤焦了」。
東西被火燒枯或烤焦的臭味。如:「廚房裡傳來一陣焦味。」
乾燥。如:「脣焦口燥」、「口乾舌焦」。
著急、心急。如:「焦急」、「焦慮」、「焦躁不安」、「他遲遲不來,等得我好心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擔任防護工作的人。如:「侍衛」、「警衛」。《左傳.文公七年》:「文公之入也無衛。」《聊齋志異.卷六.向杲》:「聞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為衛。」
韓良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是吃出品味,而且將吃提升到比較飲食文化的層次。 ──逯耀東 飲食文學的作家與經典作品2003年,焦桐主編的兩冊《臺灣飲食文選Ⅰ》、《臺灣飲食文選Ⅱ》出版,搜集從梁實秋、吳魯芹、逯耀東、劉大任、張曉風、廖玉蕙、李昂、簡媜、周芬伶、方梓、韓良露、蔡珠兒、柯裕棻、徐國能等橫跨三代作家的飲食文章。其中《臺灣飲食文選Ⅱ》以親情與飲食的交會為主題,收錄琦君、林文月、隱地、林清玄、蔡珠兒、陳文玲等飲食名家作品二十二篇。食物除了供養人們之外,碗盤之間正有著父母與兒女的難解情感,成長記憶全在鹽酒油米之中化為甜蜜與酸苦。除了林文月《飲膳...
焦尾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蔡邕以桐木製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燒焦的痕跡,故稱為「焦尾琴」。《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稱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