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煽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慫恿生事。《舊五代史.卷三八.唐書.明宗本紀四》:「在途聞李嚴為孟知祥所害,以為劍南阻絕,互相煽動。」也作「扇動」。
煽動道具;煽動宣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20年代德國知名的政治劇場導演艾文.匹茲卡特(Erwin F. M. Piscator, 1893-1966)所創造的一種劇場表現形式。為了仿效創設崔標恩劇團(Tribune, 1919,意為人民的保護者)的表現主義導演馬丁卡爾亥恩茲(Karlheinz Martin, 1886-1948)的普羅劇場,他在諷刺時事的滑稽劇《不顧一切》(Despite All!)中,大量的運用與德國歷史相關的事物,例如:使用影片、現場演說、幻燈片、標語牌、及音樂、剪報等等,宣傳及闡明這些與觀眾有切身關係的事件。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The Cambridge Guide to World Theat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讒言或手段鼓動,挑撥人事。如:「煽動」。《晉書.卷五九.汝南王亮等傳.序》:「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搬弄、煽動。如:「挑撥」、「挑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垂餌虎口,橫挑彊胡,仰億萬之師。」
慫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鼓動、鼓勵、煽動、煽惑
煽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文字、言語、動作等煽動人內心的情緒。如:「這位作家擅長寫煽情的愛情小說。」
鼓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推動、鼓勵、鼓吹、鼓舞、激動、煽動、促進
熒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指火星。《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察剛氣以處熒惑」句下司馬貞索隱引《春秋緯.文耀鉤》:「赤帝熛怒之神,為熒惑焉,位在南方,體失則罰出。」漢.王充《論衡.變虛》:「有善行必有善政,政善則嘉瑞臻,福祥至。熒惑之星,無為守心也。」
2.迷惑、眩惑。漢.桓寬《鹽鐵論.論誹》:「夫蘇秦張儀,熒惑諸侯,傾覆萬乘,使人主失其所持。」也作「營惑」。
蠱惑人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謠言欺騙、迷惑、煽動人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二》:「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