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4.9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燒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專供鬼神使用的紙錢,在紙上雕刻或印上錢形,以焚燒方可送達。《水滸傳》第一五回:「去後堂前面,列了金錢紙馬,擺了夜來煮的豬羊、燒紙。」
2.燒冥紙拜神、祭祀。《紅樓夢》第五八回:「到底為誰燒紙?我想來若是為父母兄弟,你們皆煩人外頭燒過了。這裡燒這幾張必有私自的情理。」
燒紙引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紙,指燒化紙錢以敬鬼神。「燒紙引鬼」喻本出一片誠敬,反招無謂的麻煩。如:「燒紙引鬼的事只會惹禍上身,千萬別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焚。如:「燒毀」、「燃燒」、「焚燒」。
加熱煮熟食物。如:「燒飯」、「燒水」、「燒菜」。
體溫過高。如:「發燒」、「高燒不退」。
用煎煮的烹調方法。如:「紅燒鯉魚」、「紅燒蹄膀」。
燒烤。如:「叉燒」、「燒鴨」、「燒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植物等的纖維質為原料而製成的物品,可用來書寫、畫畫、印刷等。如:「紙張」、「宣紙」、「包裝紙」、「圖畫紙」。
疑神疑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內心多疑。《玉佛緣》第一回:「周氏夫人疑神疑鬼,招了好些女巫和尚,燒紙錢,拜延壽懺,鬧了個煙霧騰天,仍舊是一無用處。」也作「疑鬼疑神」、「疑人疑鬼」。
異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和傳統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違背的邪說。《紅樓夢》第五八回:「以後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後人的異端,不是孔子的遺訓。」
發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引布,也稱為「紼」。發引指出殯時靈柩出發。《金瓶梅》第六五回:「內眷親戚,都來辭靈燒紙,大哭一場。到次日發引,先絕早抬出名旌,各項旛亭紙剳。」《紅樓夢》第一二回:「當下代儒料理喪事,各處去報喪,三日起經,七日發引,寄靈於鐵檻寺。」
沒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豈有、豈是。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我往日相識的朋友,聽的道岳孔目死了,他沒的不來燒紙。」也作「沒地」。
紙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祀鬼神或葬禮與掃墓時焚燒,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錢。《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墳上燒紙錢去。」也稱為「黃紙」、「錢紙」。
烈紙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紙錢,祭拜鬼神、亡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去那受刑法屍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並不曾見烈紙錢將咱祭,倒去熬粥湯送他吃。」也作「烈紙」、「化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