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85.3965 ms
共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炙烤、焚燒。《詩經.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水滸傳》第一○八回:「卻被山上將火箭火把亂打射下來,草房柴車上,都燔燒起來。」
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通「膰」。《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見於嘗酎,與執燔焉。」
|
燔書坑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焚燬書籍、坑殺儒生的事。參見「焚書坑儒」條。
|
燔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約莫一更時分,夜闌人靜,燦若久曠之後,慾火燔灼。」
|
燔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天之禮。《爾雅.釋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薶。」
|
燔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柴以祭天。《周禮.春官.大宗伯》漢.鄭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漢.馬第伯〈封禪儀記〉:「日高二丈所,燔燎煙,正北鄉,禮畢,百官各以次上。」
|
燔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炊爨尚未用釜甑,將黍米放在燒石上烤熟而食。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古者燔黍食稗,而熚豚以相饗。」
|
燔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特殊的針刺法。其方法是將金屬針的尖端燒紅後,迅速刺至人體一定部位的皮下組織,並迅速拔出。這種方法多用於治療外科某些疾病及風溼性關節炎。也稱為「火針」、「燒針」。
|
燔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廟祭祀所用的熟肉。《孟子.告子下》:「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
|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十一月,眾軍至城門,述1>自將背城而戰。吳漢2>鼓之,述軍大破,刺傷述,扶輿3>入壁4>,其夜死。夷5>述妻、子,傳首于洛陽6>,縱兵大掠,舉火燔燒。帝聞之,下詔讓7>吳漢。副將劉禹8>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家有敝帚9>,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仰視天,俯視地,觀於放麑啜羹10>之義,二者孰仁矣?失斬將弔民之義。」 〔注解〕
(1) 述: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王莽時起兵,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性苛細,察於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被刺傷而身亡,公孫氏盡滅。
(2) 吳漢:?∼西元36,...
|
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左傳.襄公十年》:「我辭禮矣,彼則以之。」漢.王充《論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