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80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爭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直言規諫國君過錯的臣子。《荀子.子道》:「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朝無爭臣則不知過,國無達士則不聞善。」也作「諍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努力求取。如:「爭取」、「競爭」、「據理力爭」、「兵家必爭之地」。
吵嘴、辯論。如:「爭吵」、「爭論」、「口舌之爭」。
搶著。如:「爭先恐後」、「爭著付錢」、「爭風吃醋」。
相抗衡、互不相讓。如:「爭執」、「意氣之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底下的官員。如:「臣子」、「大臣」、「君臣」。
像臣子般的服從。如:「臣服」。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語本唐.韓愈〈爭臣論〉。
孜孜矻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勤勞努力不懈怠。唐.韓愈〈爭臣論〉:「孜孜矻矻,死而後已。」宋.王安石〈雨霖鈴.孜孜矻矻〉詞:「孜孜矻矻,向無明裡,強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濟。」
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四.六本》孔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感染﹑感化。如:「薰陶」。唐.韓愈〈爭臣論〉:「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宋.程頤〈論經筵第一劄子〉:「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與之居處,使之薰染成性。」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唐.韓愈〈爭臣論〉:「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悲哀、憂傷。唐.韓愈〈爭臣論〉:「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空缺、荒廢。如:「曠課」、「曠職」、「曠日廢時」。《孟子.離婁上》:「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唐.韓愈〈爭臣論〉:「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