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牢騷     
瀏覽人次:4701 收藏人次:576889
抑鬱不平。《儒林外史》第八回:「那知這兩位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入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牢騷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正是酒酣耳熱的時候,仲翔又在窘鄉,便發出無限牢騷,無非是罵官場的話。」
牢騷     
瀏覽人次:3433 收藏人次:130227
向人傾吐心中的不滿和怨恨。如:「他有不愉快卻不明說,老喜歡在背後發牢騷。」
滿腹牢騷     
瀏覽人次:3044 收藏人次:396642
形容心情抑鬱,一肚子怨言。《文明小史》第五回:「柳知府起先是滿腹牢騷,諸事都不在他心上,如今停了幾天,也就漸漸的平和下來。」
牢騷滿腹     
瀏覽人次:423 收藏人次:152618
滿肚子埋怨不平的情緒。如:「眼高手低的人總是牢騷滿腹,什麼都看不慣。」
大發牢騷     
瀏覽人次:412 收藏人次:0
不停地抱怨。《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馮主事大發牢騷,說:『我們這位老師,做官做得忒精明了。』」
滿肚牢騷     
瀏覽人次:217 收藏人次:0
一肚子牢騷。比喻非常、極度的抑鬱不平。如:「他在連續假日中值班,滿肚牢騷。」《大馬扁》第九回:「所以當時北京風氣初開,都聞得保國會三字來相從附,整整有幾十人之多,過半是候補馬差人員,未有官職,滿肚牢騷的。」
    
瀏覽人次:14818 收藏人次:1743021
2.抑鬱不滿的心理。如:「滿腹牢騷」。
    
瀏覽人次:5412 收藏人次:1625204
關犯人的地方。如:「牢房」、「監牢」、「牢獄」。
餵養牲畜的圈欄。如:「牢籠」、「亡羊補牢」。
堅固。如:「牢固」、「牢不可破」。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如:「太牢」、「少牢」。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45230 收藏人次:2355610
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氣度狹隘,早將丞相的職位給了蔣琬;他對此感到不平,大發牢騷,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操守有過失,不敢與他往來;他說的話因此被人向朝廷揭發,最後自殺而死。《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篇末對這幾個人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
無病呻吟     
瀏覽人次:18621 收藏人次:743529
本無疾病而呻吟做作。比喻人無端憂戚或妄發牢騷。宋.辛棄疾〈臨江仙.老去渾身無著處〉詞:「更歡須歎息,無病也呻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