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2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犀鳥科。體長約一公尺半,喙長,上有隆起物,可雕刻成飾品。羽毛黑色或棕色,間雜黃、白斑點,眼睫毛硬而黑,腳短有力。夜晚常群集於高樹上,發出嘈雜的聲音。生活於熱帶森林中,以果實和昆蟲為生。
雙角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ceros bicornis
體長100~122公分,最大型的犀鳥之一,雌鳥體型較小。喙大,粗厚而下彎,黃色,末端偏紅色,基部黑色,喙上巨大盔凸黃色,雄鳥則有少部分黑色。腳灰色,臉部黑色,雄鳥眼紅色,眼圈黑色,雌鳥眼白色,眼圈紅色。頸部淡黃褐色至胸部白色,背部和腹部黑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白色有一條黑色橫帶。翼黑色,大覆羽以及飛羽末端白色,飛行時可見到有一條明顯的白色橫紋。
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從印度東部到中國西南、東南亞至蘇門答臘。
棲息於熱帶雨林,在常綠闊葉樹林、常綠和落葉混合林都有出現,高度從平地到海拔1525公尺。常成對或是小群在大樹的樹冠層活動,主食植物果實(如無花果,Ficus)和一些小動物。拍翅強而有力,拍翅的聲音可傳至1公里遠;響亮如喇叭的叫聲也很容易分辨。繁殖期 2~8月,築巢於離地8~25公尺高的天然樹洞中,洞壁上塗有排泄物、植物果實、植物碎片和泥土。雌鳥和雄鳥會共同將巢洞口封住,將雌鳥和卵關在洞中,僅留傳遞食物的通道。每窩產卵l~3枚白色的卵。幼鳥長成之後,會和親鳥一起活動,四處找尋食物。由於印度西部和亞洲的許多原始森林已經被砍伐,使得這種鳥類生存備受威脅。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紅嘴彎嘴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ockus erythrorynchus
小型犀鳥,無盔凸,體型瘦長。喙長而下彎,紅色,基部偏黑色。頭部和頸部白色,眼下方皮膚裸露,為淡粉紅色。頸部和胸腹部白色,背上黑褐色有白色斑點,尾羽長,末端成方形,黑褐色。體長約45公分。
共3亞種,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非至西非、東非至南非成帶狀分布。
通常成對或是小群出現,在食物豐盛的地方可以見到較大群出現。紅喙彎喙犀鳥在地面搜尋食物,或是在地面挖洞找昆蟲。常常出現在大型野獸固定經過的路徑上覓食糞金龜。築巢於樹洞,底部襯有樹葉,雌鳥待在巢中,由雄鳥幫助將洞口用泥巴和排泄物封住,僅留一小細縫,雄鳥藉由此細縫傳遞食物給雌鳥,雌鳥則藉由此細縫將排泄物噴出。幼鳥長到半成年的時候,雌鳥會離開巢中,親鳥再將巢封住,幼鳥長成後再離開巢洞。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黃嘴彎嘴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ockus flavirostris
為中型犀鳥,體長50~60公分。喙黃色,厚長而下彎,眼周圍黑色,頭部白色,胸腹部白色有灰色縱紋。背上黑色有白斑,尾羽上方黑色,下方白色有灰色寬橫紋。
分布於非洲東北部,包括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烏干達及坦尚尼亞。
本種和一種貓鼬(Dwarf mongoose)有特殊的互助的關係,會幫助對方找尋食物和警戒天敵。求偶時配偶會一起做展示行為,將翼張開,頭成弓形,並且發出刺耳嘶啞的咯咯叫聲。於天然的樹洞中產卵,雌鳥會用泥巴和排泄物將巢洞出口封閉僅留一個垂直的細縫,如此可以確保雌鳥和卵或雛鳥的安全,而昆蟲、果實等食物就由雄鳥透過巢洞口的細縫中傳給雌鳥。當幼鳥長到半成長狀態,雌鳥會破洞而出,留下幼鳥在巢洞中,幼鳥隨後將洞口封住僅留一細縫,到長成後才離開巢洞。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馬來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ceos rhinoceros
體長91~125公分,雌鳥體型較小,為最大型的犀鳥之一。啄巨大略下彎,象牙白色,上有一個巨大的橘黃色盔凸,後端至頭頂,前端往上翹。腳粗而有力,灰色。眼圈裸露,雄鳥黑色,雌鳥紅色。頭、胸及身體背面黑色,下腹部白色,翼寬圓,黑色,在飛行時相對於白色的腰和有黑色橫帶的白色尾羽,形成明顯的對比。
共3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包括馬來亞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及爪哇。
棲息於平地以及低海拔山區的常綠闊葉林,喜歡在原始森林裡大樹的樹冠層活動,雖然體型龐大,但可靈活的在樹枝間做長距離跳躍。飛行時可聽到強而有力的拍翅聲,並常發出類似喇叭的叫聲。通常單獨或是成對活動,但是當有結實累累的大樹提供充足的食物,則成群覓食。主食是植物果實,也會吃小型鳥類和其它小動物。繁殖期2~6月,於天然樹洞中築巢,巢洞位於離地高9~15公尺的樹幹上,因鳥坐巢時,雄鳥會將巢洞口封住,僅留一小孔供餵食用,每窩產1~2枚白色的卵。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紅臉地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corvus leadbeateri
體長90~130公分,為最大型的犀鳥,腳粗而強健,喙大型,較細長,上喙基部上方突起。全身羽毛黑色,飛行時可見翼有白色斑點。雄鳥臉部以及喉袋皮膚裸露,鮮紅色;雌鳥臉部紅色,喉袋藍灰色;幼鳥臉部以及喉袋黃色,喙上無突起。
分布於非洲赤道以南的東非及南非。
棲息於開闊的疏林以及草原地帶。和其它犀鳥差異很大的是牠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面行走覓食,而且是肉食性;休息時停棲在樹上。成群活動,一群最多11隻,共同佔有並防衛約100平方公里的固定領域,黃昏的時候會成群鳴叫宣示領域。成群在領域內步行巡邏,在地面撿取、啄食或是挖掘食物。食物包括昆蟲、蛇、陸龜和鼠類等小型動物。繁殖期時一群中只有最優勢的一對會繁殖,其它成員會扮演幫手的角色,協助繁殖者防衛領域、餵食雌鳥和幼鳥。於樹洞中築巢,內部有樹葉襯裡,一窩產1枚卵。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犀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thracoceros coronatus
體長75~80公分。喙黃色,略下彎,基部黑色,喙上盔凸黃色,前後端黑色。頭部、頸部、背部黑色,尾羽黑色,外側尾羽白色,腹部白色。
分布於亞洲南部之印度及斯里蘭卡。
棲息於季風森林中。成群在固定的地點棲息,一起移動,尋找植物果實和枝葉上的小動物為食;已配對的配偶整年都會和其它成員在一起,但配偶間會靠得比較近,夏季時則離開群體築巢繁殖。雌鳥在天然的樹洞中孵卵,巢洞出口封住留下一小縫隙,雄鳥在外覓食果實,貯存在嗉囊中,回到巢洞時再吐出,一次一個果實經過巢縫傳給雌鳥。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尾飛禽的總稱。卵生,全身被羽毛。前肢變化為翅膀,能飛行,後肢為腳,用以行走或站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類動物,體型龐大,外型像牛。皮粗而厚,色微黑,全身幾乎無毛。鼻上有一或二個角,是攻擊敵人的武器。通常稱為「犀牛」。如:「犀牛角」、「印度犀」、「非洲犀」。
堅固、銳利。如:「犀利」。
牙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象牙、海象牙、河馬牙、野豬牙或鯨魚骨頭、犀鳥嘴喙等材料所雕成形的雕刻,總稱為「牙雕」。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