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來犀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hinoceros Hornbill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Buceos rhinoceros
形態:
體長91~125公分,雌鳥體型較小,為最大型的犀鳥之一。啄巨大略下彎,象牙白色,上有一個巨大的橘黃色盔凸,後端至頭頂,前端往上翹。腳粗而有力,灰色。眼圈裸露,雄鳥黑色,雌鳥紅色。頭、胸及身體背面黑色,下腹部白色,翼寬圓,黑色,在飛行時相對於白色的腰和有黑色橫帶的白色尾羽,形成明顯的對比。
分布:
共3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包括馬來亞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及爪哇。
生態習性:
棲息於平地以及低海拔山區的常綠闊葉林,喜歡在原始森林裡大樹的樹冠層活動,雖然體型龐大,但可靈活的在樹枝間做長距離跳躍。飛行時可聽到強而有力的拍翅聲,並常發出類似喇叭的叫聲。通常單獨或是成對活動,但是當有結實累累的大樹提供充足的食物,則成群覓食。主食是植物果實,也會吃小型鳥類和其它小動物。繁殖期2~6月,於天然樹洞中築巢,巢洞位於離地高9~15公尺的樹幹上,因鳥坐巢時,雄鳥會將巢洞口封住,僅留一小孔供餵食用,每窩產1~2枚白色的卵。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科:
犀鳥科(Family Bucerot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馬來犀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