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身體 - 教育百科
ˇ
shēn t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tǐ
解釋:
  1. 人的軀體。
    【例】身體健康、身體殘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身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tǐ
解釋:
1.人的軀體。《西遊記》第三○回:「真個身體輕盈,儀容嬌媚。」《老殘遊記》第三回:「身體甚是魁梧,相貌卻還仁厚。」
2.親自。如:「身體力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身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dy
作者: 盧玉珍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拉邦分析法中,身體之討論著重於自然且中性化的軀體,而社會階級、文化、種族、性別等所加諸於身體之種種制約與銘刻,拉邦似乎不感興趣。其所謂的身體,是以白種、中產階級、異性戀的年輕男性為模式,如果硬套用於全體人類身上,作為「人」的理想化身,則形成一種對「他者」(Other)的象徵暴力。總之,其討論的範圍是 肢體的那一部份在動、肢體與肢體間之關係; 動作的啟動原點; 描述動作的身體部位為同時性或輪續性的動作等。對拉邦而言,身體骨架是一種「活建築」,其基本移位動作和原地動作有:轉、跌、跳、平衡、擰、姿勢與走動等,此觀念與其「空間和諧律」相關。在身體這方面,美國的芭田妮芙於1940和1981年間,發展出來的芭田妮芙範本(Bartenieff FundamentalsTM)貢獻良多。其練習動作之設計,則本於解剖學、人體力學和人體工學的原理,併同拉邦的空間與「勁力」之觀念,而自成一物理治療的系統。
參照:
Axtman, Ann M ""Rudolf Laban: Movement Language and the Choreographic Process 1910-1936、""M. A. Thesis, New York University 1993、Ed. Groff ""Laban Movement Analysis: Charting the Ineffable Domain""《JOPERD》66 (2) February 1995、Allison Jablonko & Elizabeth Kagano ""An Experiment in Looking.""《The Drama Review》32 (4) Winter 1988 PP.148-163、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Cynthia J. Novack ""Looking at Movement as Culture""《The Drama Review》32 (4) Winter 1988 PP. 102-119.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身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身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身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n-th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人的軀體。
同義詞: 身、身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身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身軀身體 相關客家語 身體
相似詞 身材、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