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95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獻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疑問。《列子.湯問》:「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唐.李白〈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以臣料人事得失,敢獻疑於陛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不信而加以猜測。如:「懷疑」、「猜疑」、「半信半疑」、「疑是地上霜」。
無法解決、推斷的。如:「疑案」、「疑義」、「疑團」、「疑難」、「疑雲」。
猶豫不定。如:「猶疑不決」、「遲疑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上、奉進。如:「奉獻」、「貢獻」、「獻謀」、「獻身」、「她上臺獻花給得獎者。」
表演。如:「獻技」、「獻藝」。
故意表現。如:「獻寶」、「獻媚」、「獻殷勤」。
文獻: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賢人,今指具歷史價值的典籍資料。如:「參考文獻」、「歷史文獻」。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說法。較早的書證是宋代大儒朱熹寫給他的朋友呂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語,信中談的就是先後次序顛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陸九淵在〈與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說事情都有本有末,沒聽過根本壯盛而枝節末端不茂盛的事。陸九淵的話更明白的表現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寫的〈新修州學之記〉說到:「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掉了應有的判斷。從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子.湯問》太形王屋1>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2>,本在冀州3>之南,河陽4>之北。北山愚公5>者, 年且6>九十,面山而居。懲7>山北之塞8>,出入之迂9>也,聚室10>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11>,指通12>豫南13>,達于漢陰14>,可乎?」雜然相許15>。其妻獻疑16>曰:「以君17>之力,曾18>不能損魁父之丘19>。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20>,叩石墾壤21>,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22>有遺男23>,始齔24>,跳25>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6>!以殘年餘力,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