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62 ms
共 1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理之學。宋儒釋經,以傳道自命,重疏義理,兼談性命,為與禪學、道教相結合所產生的學派。理學衰於元,而復興於明。王守仁承繼陸九淵之學而光大之,但其後只知言心言性,而疏於力行,流於空談。也稱為「道學」、「性理學」、「宋學」。
|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是一種目的論的倫理學,揭櫫人生以追求幸福或至高善為終極的目的,重視人生價值的全面實現或完成,因此他的倫理學也被稱為「幸福論」。這個幸福只有在個人本有能力,本性的潛能都得到全面的開展時,所謂德行,就是個人本有能力的卓越化與良好人際關係的滿全,德行是...
|
諾丁斯(N.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丁斯(1929 - )本是國小及高中數學教師,在Standford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致力於教育理論及哲學的研究,1977年至1998年一直在Standford任教。1984年的著作,與心理學家C. Gilligan共同構築了關懷倫理學。不僅在哲學、倫理學上,使女性主義的訴求高唱入雲,也重構了西方自啟蒙以降以理性為主導的勢力。諾丁斯更在Educating Moral People(2000)一書,完整的提出其道德教育訴求。總之,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在女性主義、倫理學及道德教育上,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重視情感、同理、慈悲的倫理系統在西方並不陌生。基督教之傳統、休謨(D. Hume, 17...
簡成熙(2000)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的論辯:女性倫理學的積極意義。教育資料集刊,25,185-212。
|
完形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
訊息處理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訊息處理學習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目錄1 理論意義2 在教學上的應用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意義因為電腦的發明與應用便利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又因語言心理學的發展充實了認知心理學的內容,使得認知心理學...
|
科學管理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管理學派目錄1 前言2 原則2.1 泰勒的行政理論主要包括六項原則3 定義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科學管理學派以泰勒為主要代表人物,認為只有採用科學的方法來管理,才能找到最有效率的做法,尋求客觀的績效標準,才能提高行政的效果,形成高績效的成員組織,也因此,泰勒被尊稱為”科學管理學之父”。 原則 泰勒的行政理論主要包括六項原則第一,科學化工作法原則:泰勒認為管理人員應該...
|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是個別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性,強調現在所努力追求的,比過去更為重要。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上的主張,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點:1.人性自主:阿德勒反對潛意識支配人性的觀點,他認為人性是具有自主傾向的,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與創造自己的生活。2.追求卓越:卓越並非指超越別人,而是要追求個人本身的完美。同時他也認為這種追求完美的傾向,是生命的基本現象,且是與生俱來的。3.自卑情結:人們可能對自己某一方面有不滿的感覺,但這是正常的現象,自己...
|
行政管理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行政管理學派(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hool)2 POCCC五項要素/歷程2.1 計畫(planning)2.2 組織(organizing)2.3 命令(commanding)2.4 協調(coordinating)2.5 控制(controlling)3 十四點原則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行政管理學派(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hool)主要代表人物:費堯(H. Fayol...
|
認知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奈瑟(Ulric Neisser)對「認知」(Cognition)所下的定義為:「認知是指感覺輸入的轉換、縮減、精緻化、貯存、恢復以及使用等所有的歷程。」因此認知心理學在研究個人如何獲得生活裡的各種訊息,以及這些訊息如何被表徵、貯存、提取使用。凡是涉及與認知有關的內在心理活動、從感覺到知覺,從注意、記憶、圖樣的識別、知識的表徵、概念的形成、思維推理的運作、語言的表達、問題解決,到閱讀理解構思寫作等,都是認知心理學重要的研究主題。
由方法論來看,認知心理學所研究的主題都是內在的認知活動,是一種內隱的歷程,相當複雜而且不易研究。因此在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研究法來配合,如... |
情緒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的英文Emotion源自於拉丁文的Emovere,其中「E」有「出去」的意思,而「movere」則有「移動」、「激動」或「刺激」之意。一般人在使用「情緒」一詞時,雖然可能有不同定義,但應該都同意「情緒」指快樂、哀傷、憤怒、恐懼、愛與恨等個人的意識經驗或感受。
情緒心理學主要在探討情緒的內涵與特性、情緒發生的因素與過程、情緒的表現方式與情緒行為的評量。綜合現有心理學相關的研究與理論,情緒的內涵至少包括與情緒有關的生理反應、知性評估、臉部表情與行為表現。就情緒的生理反應而言,當強烈的情緒(如憤怒或恐懼)發生時,一般人都會有心跳與呼吸加快、血壓上升、口乾舌燥、流汗等經驗,主...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