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理隨事著     
瀏覽人次:60 收藏人次:0
  「理隨事著」是說事物的原理原則是隨著事物的實際發展而顯現。宋明理學傾向於主張「天理」或「理」是超越而先在的,人的心性即含蘊「天理」,所以認識判斷事理,原是心中之理的開展。這種觀點在清初的儒學有所修正;清初學者雖然基本上仍同意人具有認識與道德實踐的理性,但反對有所謂超越、先在的「理」等待人去逐步顯示或發現。他們認為大自然與萬物是不斷發展的,並無絕對或本質不變的性質和形式,一切的理都要在實際經驗中發現,事物的性質也要從經驗中去歸納。王夫之(1619~1692)說理隨事著就是這派觀點,見〔船山遺書〕。
    
瀏覽人次:99922 收藏人次:13615053
顯明。如:「著名」、「著稱」、「顯著」。
寫作、撰述。如:「著書」、「著述」、「著作等身」。
文章、作品的通稱。如:「名著」、「巨著」。
穿、戴。如:「著裝」、「穿著打扮」、「穿衣著帽」。
結果、下落。如:「著落」、「尋找無著」。
使用。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的確、實在。如:「著實」。
下棋時走一步棋或下一顆子。如:「著棋」、「棋高一著」。
接觸、碰觸。如:「著陸」、「著地」、「不著邊際」。
使接觸的事物,依附在別的物體上面。如:「著色」、「著墨」、「附著」。
點燃。如:「著火」。
接近、靠近。如:「前不搭村,後不著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陷入。如:「著迷」、「著魔」。
表示動作已有結果。如:「找著」、「睡著」、「蠟燭點著了」。
受到。如:「著涼」。
發生。如:「著急」。
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
表示動作、狀態持續存在。如:「想著」、「瀰漫著」、「貼著標語」。
表示某種情形程度深,後面常與「呢」字連用。如:「多著呢!」、「好著呢!」、「他可聰明著呢!」、「這石頭可沉著呢!」
表示命令或祈使的語氣。如:「慢著!」、「你可要牢牢記著!」
    
瀏覽人次:20260 收藏人次:5860504
跟從、順從。如:「跟隨」、「追隨」、「伴隨」、「隨同」、「蕭規曹隨」。
聽從、任由。如:「隨便」、「隨他去吧!我們不要管他了。」
順應。如:「隨意」、「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隨聲附和」。
順便。如:「隨手關燈」。
立即、接著。如:「隨時」、「隨即」。
同時作兩種動作或一個接著一個的動作。如:「隨聽隨忘」、「隨傳隨到」。
    
瀏覽人次:18684 收藏人次:2869474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17744 收藏人次:4980592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奉養。如:「事奉父母」。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隨事     
瀏覽人次:180 收藏人次:0
依其職務。《續漢書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其署曹掾史,隨事為員,諸卿皆然。」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