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1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瑕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瑕瑜」比喻美德與過失、優點與缺點。如:「瑕瑜互見」。唐.武翊黃〈瑕瑜不相掩〉詩:「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宋史.卷二○二.藝文志一》:「雖其間釽裂大道,疣贅聖謨,幽怪恍惚,瑣碎支離,有所不免,然而瑕瑜相形,雅鄭各趣。」
瑕瑜互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比喻缺點與優點自然並存。《明史.卷一六○.王彰等傳.贊曰》:「綜其生平,瑕瑜互見。」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二.嚴廷中揚州好》:「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鑱造物之致,而瑕瑜互見。」
瑕瑜不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瑕瑜互見」。見「瑕瑜互見」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的光彩,比喻為優點。如:「瑾瑜」、「瑕不掩瑜」、「瑕瑜互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上的斑點。如:「白璧微瑕」。
比喻缺點。如:「瑕疵」、「瑕不掩瑜」。
津津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毛以遂〈曲律跋〉(據明.王驥德《曲律》引)余不諳詞法而酷好詞致,猶憶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陰署中,獲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譚(藝)1>之暇,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間舉古傳奇若雜劇中瑕瑜處相質,先生輒頤解首肯,謂可與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攬,自宮調以至韻之平庂,聲之陰陽,窮其元始,究厥指歸,靡不析入三昧。 〔注解〕 (1) 譚:談論藝術。譚,同「談」。,本為「執」之異體,疑當作「藝」。
好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短長、利害、瑕瑜、優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