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53.60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瑜伽師地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無著者。唐代玄奘譯,百卷。內容總述唯識理論及瑜伽行者修行的經驗歷程、成就的果位。是瑜伽行派的根本論典。本論在玄奘之前已有部分的漢譯,如北涼曇無讖譯的《菩薩地持經》十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菩薩戒經》九卷、南朝陳真諦譯的《決定藏論》三卷皆是。也稱為「十七地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玉。
玉石的光彩,比喻為優點。如:「瑾瑜」、「瑕不掩瑜」、「瑕瑜互見」。
瑜伽:A>佛教上指修行,即運用思惟的方法,以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理想。B>瑜伽術,創始於印度,為一種配合緩慢的呼吸以鍛鍊身體的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譯音用字。如:「伽藍」、「僧伽」。
譯音用字。如:「瑜伽」、「伽瑪射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如:「老師」、「教師」、「師徒」。
學習、效法。如:「師法」、「師事」、「師古」。
榜樣、表率。如:「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稱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軍隊的編制單位。或泛指軍隊。如:「師團」、「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瑜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yoga的音譯:(1)謂修行。指控制和運用我們的一切事物和心念,發展直觀的能力,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理想。《瑜伽論記.卷一之上》:「此中意說三乘所有境、行、果法並名瑜伽。」(2)狹義的僅指某種修行方法。如修定或修行止觀,或修八正道。《瑜伽論記.卷一之上》:「修三摩地名『瑜伽』」。(3)指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而內有,事皆唯識。」
玄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窺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
無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對自己有信心。《瑜伽師地論》卷七:「於自所證未得無畏。」
苾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的音譯。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芻尼」(梵語bhikṣuṇī)。《瑜伽師地論》卷六:「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也作「比丘」、「比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