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6.68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由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原因或理由。如:「由於你的疏失,造成了這次意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詞: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G>向。如:「求助於人」、「問道於盲」。>到、至。如:「聲聞於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為。表示原因。如:「由於」、「咎由自取」。《書經.秦誓》:「邦之杌隉,曰由一人。」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四.論語》:「〈二南〉之詩,但言治國由於齊家耳。……若將注中修身、齊家句,囫圇吞棗看過,便似不曾讀《詩》者。」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這些奇怪的現象「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思是說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是由於政治敗壞所帶來的亂亡徵兆,而且這種國家即將敗亡的徵兆,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後來「罄竹難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來是用來形容亂象之多,後來則轉變而專用於形容罪狀極多。如《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公孫賀》便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列傳》亦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的用法。案:前者是漢臣朱世安被誣諂下獄時,上書揭發丞相公孫賀父子作惡多端所用之語;後者則是隋人李密欲討伐隋煬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煬帝罪大惡極之語。這兩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狀之多...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明史.卷二○七.劉世龍列傳》:「天下風俗之不正,由於人心之壞。人心之壞,患得患失使然也。」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
風行草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在上位者施行德政以教化人民,使人民順從。語本《論語.顏淵》。[例]由於主事者以身作則,於是風行草偃,全體一致躬行。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之如飴目錄1 釋義2 古例3 譯文4 今例5 近義6 反義 釋義飴,糖。如糖一般的甜美。比喻樂於承擔艱苦的事情。 古例(一)詩經 大雅 綿:「堇荼如飴。」(二)東漢 鄭玄 箋:「其所生菜,雖有性苦者,甘如飴也。」 譯文(一)堇葵苦菜像蜜糖滋味(二)長出來的菜,雖原是苦的,但嘗起來卻像麥芽糖般甜美。 今例由於喜愛這份工作,所以即使每天都得加班,他仍是甘之如飴的。 近義心甘情願、死而無怨、安之若素 反義迫不得已、不由自主、怨天尤人、自艾自憐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