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05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申包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大夫。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與伍員友善,員以吳師伐楚,入郢,包胥入秦乞師,依庭牆哭七日,秦伯乃遣將定其國難,後昭王返國賞功,逃而不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掌管捉捕盜賊的官,後泛指小吏。如:「胥吏」。唐.柳宗元〈封建論〉:「是故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宋.梅堯臣〈田家語〉詩:「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2.姓。如春秋時晉有胥甲。
1.等待。《孟子.萬章上》:「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
2.視察。《詩經.大雅.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
1.相、互相。《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公羊傳.桓公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2.皆、都。《詩經.小雅.角弓》:「爾之教矣,民胥傚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天文斯觀,民胥以傚。」
語末助詞。表示語氣。《詩經.大雅.韓奕》:「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綑束。如:「包紮」、「打包」、「包裝」。
包好的東西。如:「香包」、「郵包」、「紅包」、「茶包」。
盛裝物品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公事包」。
一種用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肉包」、「菜包」、「包子」。
含括、容納其中。如:「包容」、「包含」、「無所不包」。
保證、擔保。如:「包君滿意」、「包管沒事」。
負責、承攬。如:「承包」、「包打聽」、「一手包辦」、「發包工程」。
約定的、專用的。如:「包車」、「包飯」、「包廂」、「包場子」。
圍住、圍困。如:「包圍」、「包抄」。
量詞。用於計算成包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九位。
時辰名。約下午三點至五點。如:「申時」。
陳述、表明。如:「申請」、「申明」、「申訴」、「申冤」、「三令五申」。
擴充、延展。如:「引申」。
責備。如:「申斥」、「申誡」。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如:「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1>問曰:「子胥伐楚宮,射其子,不殺,何也?」「弗及耳。楚世子奔逃雲夢之山。子胥2>兵笞3>卒主4>之墓,昭王5>遣大夫6>申包胥7>入秦8>請救。于斧漁子9>進諫子胥,子胥適10>會秦救至,因引兵還11>。越12>見其榮於無道之楚13>,興兵伐吳14>。子胥以不得已,迎之就李15>。」問曰:「笞墓何名乎?」「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 (2) 子胥:伍員(?∼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雷貫耳」指像雷聲傳入耳朵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這句成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中,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戲曲《楚昭公》,故事中寫到春秋時吳王闔閭珍愛的一把寶劍飛入楚國,為楚昭公所得。吳王屢次向楚昭公索劍,楚昭公都不肯還。吳王一氣之下,便下了戰書,結果楚國被吳國伍子胥等人打得大敗。楚國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國商借救兵,但秦王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號哭,忠烈動人,心受感動,於是答應借申包胥十萬雄兵,命姬輦為主帥,助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宋.蘇軾〈三槐堂銘.序〉:「吾聞之申包胥曰:『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指人為的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又有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
倒行逆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載,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伍子胥逃離楚國之前,曾對他的好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滅亡楚國!」申包胥也說:「如果你滅了楚國,我也一定會復興楚國。」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
日暮途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首都郢,這時楚平王已過世,伍子胥就從楚平王的墳墓挖出他的屍體,鞭屍三百,終於得報父兄之仇。然昔日好友申包胥卻派人轉告他說:「當年你可是楚王的臣子,曾經輔佐過他,而今天你卻鞭打侮辱他的屍體,這樣實在太過分了呀!」伍子胥回話說:「替我向申包胥說:『我現在的處境就像太陽快下山了,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另外在《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有人不滿主父偃的政策,所以批評他:「你的所作所為太過橫行霸道了!」主父偃因此回應:「以前那些困頓日子,我已過得太久了。而且我認為男子漢活著的時候,若不能身居要職,享受尊榮的美食,死的時候寧可遭受鼎鑊之刑。現在的我已是日暮途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