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9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田間分界的道路。《廣韻.上聲.軫韻》:「,田間道。」《楚辭.屈原.大招》:「田邑千。」
2.界限。《莊子.齊物論》:「請言其;有左,有右,有倫,有義……。」
祝告。《禮記.曲禮下》:「於鬼神。」漢.鄭玄.注:「,致也。祝告致於鬼神辭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範圍、界限。《莊子.秋水》:「泛泛乎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域。」唐.韓愈〈與崔群書〉:「至於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無瑕尤,窺之閫奧而不見域,明白淳粹、輝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
2.比喻成見、偏見。《明史.卷二四六.江秉謙傳》:「今廷弼勘覆已明,議者猶以一人私情沒天下公論,寧壞朝廷封疆,不忘胸中域。」
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畫分界限。形容感情融洽,同心協力。如:「人類應不分域,共同為促進世界和平而努力。」《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傳三.包世臣傳》:「世臣擬多裁鹽官,惟留運司主錢糧,場大使督灶戶,不分域,仿現行鐵硝之例,聽商販領本地官印照,赴場繳課買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田間的界道。宋.黃庭堅〈過家〉詩:「宰木鬱蒼蒼,田園變畦。」
2.界限。宋.戴表元〈耕寬堂賦〉:「今先生封疆道德,畦禮義,播治群籍。」
3.隔閡、成見。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詩:「高士例須憐麴糱,丈夫終莫生畦。」宋.曾鞏〈酬柳國傅〉詩:「洞無畦心常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田間小路。借指隔閡。宋.梅堯臣〈依韻酬永叔再示〉詩:「貴賤交情古來有,胸中不欲置畦。」《聊齋志異.卷二.陸判》:「荒舍匪遙,合乘興來覓飲,幸勿為畦。」
2.比喻詩文中因襲已久的常規、舊式。宋.釋文瑩《玉壺詩話》卷七:「翰林鄭毅夫公,晚年詩筆飄灑清放,幾不落筆墨畦,閒入李杜深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域,不同的地方。南朝梁.沈約〈齊太尉王儉碑〉:「殊文共會,異同歸。」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軫同歸注音︰|ˋ ㄓㄣˇ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yì zhěn tóng guī釋義︰「軫」同「」。,田間小路。「異軫同歸」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南朝梁.沈約〈齊太尉王儉碑〉:「殊文共會,異軫同歸;堆案盈几,充庭滿室。」 參考詞語︰殊方同致注音︰ㄕㄨ ㄈㄤ ㄊㄨㄥˊ ㄓˋ漢語拼音︰shū fāng tóng zhì釋義︰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隋書.卷七五.儒林列傳序》:「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參考詞語︰殊致同歸注音︰ㄕㄨ ㄓˋ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shū zhì tóng guī釋義︰致,施行、執行。「殊致同...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兩邊都能夠得到水源。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後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滑。清.朱彞尊〈合刻集韻類篇序〉:「紐分域,注相引證,庶乎取諸左右逢源矣夫。」也作「左右逢原」。
泛泛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莊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域。」黃六鴻‧福惠全書︰「其泛之交,無庸混托。」 2.釋義 泛泛︰廣大無邊際的樣子。,引申為普通、尋常、浮淺等意。交︰交情。 3.用法 用以說明交情不深。 4.義近.義反 義近 點頭之交、一面之交、非親非故 義反 莫逆之交、生死之交、患難知己 5.例句 我與他只是泛泛之交,何來的生死之約呢?
責無旁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道光皇帝在聖旨中指出:「漕運總督約束水手,是其專責,其漕船經過地方各督撫,亦屬責無旁貸,著不分域,一體通飭所屬。」意思是說對水手的管束,應是漕運總督和漕船經過地方各督撫的職責所在,沒有理由推卸,大家應該同心協力,嚴加稽查,小心防範。後來「責無旁貸」一語就是用來指自己應盡的責任,沒有理由推卸。在《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中提到十三妹仗義任俠救了安龍媒、張金鳳和張老夫妻二人,既然已經將人救下,熱心的十三妹責無旁貸地護送他們回家,心想說救人救澈,救火救滅,也不枉費自己一番苦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