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77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異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同時候。《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顏無繇傳》:「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唐.石貫〈和主司王起〉詩:「絳帳青衿同日貴,春蘭秋菊異時榮。」
2.過去、從前。《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異時算軺車賈人之緍錢皆有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奇怪、特別的。如:「異人」、「異事」、「異樣」、「標新立異」、「奇裝異服」、「心知有異」。
感到奇怪、驚訝。如:「訝異」。
不同的、另外的。如:「異心」、「異端」、「異己」、「異性」、「異地」、「異日」。
分開。如:「夫妻離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候,一段的時間。如:「現時」、「古時」、「那時」。
一定的時間。如:「按時」、「準時」、「限時」。
機會。如:「時機」、「時來運轉」。
經常。如:「時常」、「時時」、「學而時習之」。
偶爾。如:「時好時壞」。
現在的、當前的。如:「時弊」、「時裝」、「時事」、「時局」。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時為六十分。如:「這件事不是一時三刻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脫穎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才華的人得到機會而嶄露頭角。參見「穎脫而出」條。明.馬中錫〈中山狼傳〉:「異時倘得脫穎而出,先生之恩。」《孽海花》第一三回:「這日得了總裁之命,夾袋中許多人物,可以脫穎而出,歡喜自不待言。」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復見天日注音︰ㄈㄨˋ ㄐ|ㄢˋ ㄊ|ㄢ ㄖˋ漢語拼音︰fù jiàn tiān rì釋義︰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 01.《資治通鑑.卷二○八.唐紀二四.中宗神龍元年》:「上嘗與后私誓曰:『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02.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一齣》:「我楊繼盛倘有復見天日之時呵,到朝廷當保奏。」 參考詞語︰重睹天日注音︰ㄔㄨㄥˊ ㄉㄨˇ ㄊ|ㄢ ㄖˋ漢語拼音︰chóng dǔ tiān rì釋義︰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 01.宋.文天祥〈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02.《聊齋志異...
春蘭秋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異時景物,各有佳勝。《楚辭.屈原.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唐.石貫〈和主司王起〉詩:「絳帳青衿同日貴,春蘭秋菊異時榮。」
掠人之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奪取別人的功勞、聲譽。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龔張對上無隱》:「兒寬為廷尉湯作奏,即時得可。異時,湯見上,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以寬對,不掠人之美以自耀。」
分流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的源頭來自制度上的不同,亦即因制度上的差異,造成教育實際的差異。當制度並無差異,而教育實際卻有差異時,則不能以逆推方式,把這種差異訴諸分流教育體系。   內容說明最明顯的分流教育事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盛行於英、法、德等國之平民、貴族分開就學的雙軌制中等學校教育制度。以英國為例,二次大戰前,平民就讀以養成良好公民為主之中央學校或高級學校,貴族就讀以培育社會領導人才為目的之公學或文法中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民主主義興起,教育機會均等理念抬頭,各國為實現民主主義教育內涵,極力打破傳統的雙軌舊制,因此,紛紛設立人人皆可...
相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不同。如:「在團體裡意見相異時,雙方應互相溝通,尋求解決的途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區畛相異,而衢路交通矣。」
同心圓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個解釋都市社會結構的一種理論。柏格斯(Ernest Watson Burgess)於西元一九二四年提出,將人文區位學理論應用在對芝加哥的分析,解釋不同社會群體在都市區域內的分布,依土地利用空間結構形式,呈現出五個同心環狀地帶,最核心為中心商業區,再來分別為工廠與過渡區、工人住宅區、住宅區、通勤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