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0.82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瘖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不能語。宋.蘇軾〈司馬君實獨樂園〉詩:「撫掌笑先生,年來效瘖啞。」
瘖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聽能又無語能的人。依刑法規定瘖啞人若有犯法行為,得減輕其刑;但於必要時得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
聾盲瘖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耳不能聽,眼不能見,口不能言。如:「雖然他天生聾盲瘖啞,卻殘而不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聲音低沉不圓潤。[例]沙啞、嘶啞、瘖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嗓啞不能出聲。《玉篇.疒部》:「瘖,啞不能言。」如:「瘖啞」。《淮南子.泰族》:「既瘖且聾,人道不通。」
向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捩的台灣,寫這塊土地及其人民的輾轉流離。我在充滿政治變化的年代,用詩這樣像螢火一樣稀微的光、蟬聲一樣瘖啞的聲呼喊。詩,就是我的光,我的呼喊。(取自向陽看台〈詩寫土地與人民〉,2009年7月2日) 連結作者網站:向陽工坊 http://hylim.myweb.hinet.net作者部落格:向陽看台 http://blog.nownews.com/xiangyang
八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八種難以入道的狀況,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長壽天、聾盲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眾生在這八種情況或苦、或樂、或殘廢、或過分聰明和沒機會見佛,都很難修行。《西遊記》第八回:「那怪道:『南海菩薩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麼?』」也稱為「八無暇」。
嚚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瘖啞、啞巴。《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
宥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因故而寬減刑度。《刑法》規定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人、滿八十歲人、瘖啞人之行為,以及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降低之人,皆得宥減其刑。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