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登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九月九日。參見「重陽節」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直立時上下的長度。如:「高度」、「身高」。
高的地方。如:「登高望遠」、「居高臨下」。
與「低」相對:A>上下距離或離地面遠的。如:「高空」、「高山」、「高樓大廈」、「一山還比一山高」。B>超越一般水準或平均程度的。如:「高級」、「高價」、「高興」、「高速」、「眼高手低」。C>等級在上的。如:「高年級」、「高級中學」。D>聲音激昂的。如:「高歌」、「高聲」。
指年紀大或歲數高的。如:「高齡」、「年高德劭」、「年事已高」。
敬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足」。
部首。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升、登臨。如:「登山」、「登高」、「一步登天」、「登峰造極」。
刊載、記錄。如:「登報」、「登記」、「登錄」、「消息已被刊登出來了。」
成熟。如:「五穀豐登」。
科舉時代考試合格錄取。如:「登科」、「登第」。
登時:立刻。如:「一得到他已平安回來的消息,登時她高興得哭了出來。」
登基:即帝王位。
登徒子:指貪戀女色的男子。
登革熱:一種由黑斑蚊將病原傳入人體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全身疲倦、發燒、畏寒、頭痛,嚴重時可致人死亡。如:「夏天是登革熱最容易傳染的季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莖上分段長葉的部位。如:「竹節」、「松節」、「盤根錯節」。
動物骨頭相連接的部分。如:「骨節」、「關節」。
詞語的單位或文章的段落。如:「章節」、「多音節」、「單音節」、「第一章第二節」。
音樂的拍子。如:「節拍」、「節奏」、「音節」。
時令的區分。如:「節令」、「季節」、「二十四節氣」。
民俗或國定的紀念日。如:「節慶」、「春節」、「中秋節」、「雙十節」、「兒童節」、「逢年過節」。
儀式、規矩。如:「禮節」、「不修小節」、「繁文縟節」。
減少、省略。如:「節錄」、「節制」、「節食」、「節省」、「節約」、「開源節流」。
事情的經過情形。如:「情節」、「細節」。
操守、品行。如:「節操」、「志節」、「高風亮節」。
量詞:A>用於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B>用於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共有十二節車廂。」C>用於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節。」、「國歌共有二十一小節。」
登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登上高處。《禮記.曲禮上》:「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史記.卷二七.天官書》:「登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里。」
2.陰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蓋本於此。」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尚的節操。《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好奇偉俶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游於趙。」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茱萸節」等。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仙人費長房曾對桓景說,某年九月九日會有大災難,家人須在手臂繫上盛滿茱萸的囊包,並且登山飲菊花酒,才能消災。桓景如言照辦,果真平安無事,然其家之雞犬牛羊卻都暴斃而死。於是後人每到九月九日這一天就都會登高,佩戴茱萸,以及喝菊花酒。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裡就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宋朝的蘇軾更是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裡以錯過重陽節時令賞菊,就沒有興味可言,並進一步申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詞。內容則是表述蘇軾被貶到黃州後對於時不我...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37~830?)唐京兆(今陝西省長安縣)人。性高潔,工詩,尤長於五言,其詩閒澹簡遠似陶淵明。玄宗時官左司郎中,德宗時出任蘇州刺史,世稱為「韋蘇州」。著有韋蘇州集。
重陽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為陽數,俗稱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習俗多於此日相率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以避凶厄。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詩:「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也稱為「暮節」、「登高節」、「老人節」、「重九」、「重陽」、「重陽日」。
黃花明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日黃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菊花節」、「茱萸節」等。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仙人費長房曾對桓景說,某年九月九日會有大災難,家人須在手臂繫上盛滿茱萸的囊包,並且登山飲菊花酒,才能消災。桓景如言照辦,果真平安無事,然其家之雞犬牛羊卻都暴斃而死。於是後人每到九月九日這一天就都會登高,佩戴茱萸,以及喝菊花酒。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裡就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宋朝的蘇軾更是在〈九日次韻王鞏〉一詩裡以錯過重陽節時令賞菊,就沒有興味可言,並進一步申述菊花漸漸枯萎,連戀花的蝶兒也要發愁了。典源又見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