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7.31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源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流的源頭。如:「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都在青海。」
2.發跡、起始、開頭的地方。如:「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沿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場所。[例]發源地、目的地、根據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出、付出。如:「發放」、「收發」、「發行」、「發給」、「發信」、「發電報」、「發薪水」。
生長、產生。如:「發電」、「發芽」、「發音」、「味道發酸」。
射擊。如:「發射」、「發箭」、「發炮」、「彈無虛發」。
起程。如:「出發」、「朝發夕至」。
開始、引起。如:「發動」、「發起」、「發端」。
宣布、散布。如:「發布」、「發言」、「發表」、「發散」、「發放」。
開展。如:「發展」、「發揮」、「發達」、「發揚光大」。
使出現。如:「發現」、「發掘」。
量詞:A>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B>計算槍、炮、子彈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的起始處。如:「源頭」、「泉源」、「飲水思源」。
事物的根本或由來。如:「根源」、「源流」、「來源」。
發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開端。《文選.張衡.南都賦》:「滍、澧、濼、濜,發源巖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
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 日本1.3 (三) 台灣2 相關教學資源 棒球的發展 (一) 美國大家都知道,美國是棒球的發源地,棒球也是美國的國家娛樂(national pastime),不過,和棒球發展最有關係的應該算是在十七世紀時,英國的板球(Cricket)和一種叫做跑圈子的遊戲,後來英國人移民到北美,同時也將這兩種運動傳進美國,也因此演變成為今日大家熱愛的棒球運動。1.發明棒球的人西元一八三九年美國紐約州古柏鎮(Copperstown)的艾伯勒‧達伯爾戴(Abner Doubleday)根據棒球器材中的壘包(base),確立的棒球真...
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2陣型3.3.3 5-1陣型4 外部連結 歷史發展 在世界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是排球的發源地,該校的基督教青年會是最早傳播排球運動的組織。基督教青年會的幹事、傳教士、學校畢業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軍人,都是排球運動的初期傳播者。排球運動首先傳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國,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期間傳入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國家排球運動技術水平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歐洲各國從一開始接觸的就是6人制排球,因此技戰術水平得以長久領先。排球運動傳入亞洲始於1900年的印度。1...
馬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教的頭8年共有21人受洗且成為佈道幹部,往後更為基督教在北臺灣打下堅實根基,淡水因此成為北部教會的發源地。馬偕除了勉力於傳教,也致力於推動醫療與教育。1880年,馬偕運用美國一位同姓的馬偕船長遺孀,為紀念丈夫所捐的美金3000元建立了「偕醫館」,成為北臺灣西醫的先驅,「偕醫館」不僅在清法戰爭中救治許多傷患,更是今日「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光緒8年(1882),「理學堂大書院」落成,之後又創辦專收女學生的「淡水女學堂」,引進西方的教育和知識。(同註1)明治34年(1901),馬偕病逝於淡水,30年間與門徒走遍北臺灣,傳播...
都市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地經濟結構觀點來看,都市化即是農業生產活動逐漸轉向非農業生產活動、產業結構逐漸升級的過程,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其首都倫敦便在19世紀初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註2) 台灣的都市化定義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定義,台灣之都市化地區為:凡在同一區域內,1. 一個具有兩萬人以上之聚居地,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三百人以上者。2. 不同市、鎮、鄉之二個以上毗鄰聚居地,其人口數合計達二萬人以上,且平均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三百人以上者。而都市化地區之名稱以區域內人口最多聚居地所屬之市、鎮、鄉名稱命名,而另有符合以下標準者...
皮影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到現在仍每天搬演印度教的史詩神話故事。在印度南部有兩省(坦米爾南度、喀拉拉)被印度人視為皮影戲的發源地,當地皮影戲至今發展不衰。宋代,皮影戲由華僑從爪哇引進中國,不但在中國生根發展,也發展出小型、精緻、靈活的皮影戲偶。臺灣的皮影戲最晚在清中葉從潮州傳入,特別盛行於南臺灣,戲團曾經多達數百團,但戰後開始沒落衰微。(註1) 製作與演出皮影戲偶以羊、驢、牛皮為材料,依照角色的性格雕刻出不同的形象與花紋,經由染色、塗上桐油,最後形成具有相當硬度的人物側影。皮影戲的造型以平面的線、面、紋樣鏤空而成,以一種變形而誇張的手法表現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