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軍旗。以犛牛尾置於竿首,用以指揮全軍。《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白旄黃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色的旗幟,黃色的斧鉞。語本《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後用來比喻發兵出征。《孤本元明雜劇.智降秦叔寶.第一折》:「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收天下僭亂煙塵,勦四海奸雄賊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淨,如雪、牛奶的顏色。如:「白雪」、「乳白」、「白報紙」、「白色的花」。
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日間、光明。如:「白天」、「白晝」、「東方發白」、「月白風清」。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空無所有。如:「交白卷」、「白手起家」。
徒然。如:「白搭」、「白說」、「白跑一趟」、「白忙一場」、「白白的浪費這多人力,真可惜!」
坦率。如:「只要你坦白說出真相,我不會怪你的。」
戲劇中的對話。如:「對白」、「道白」、「旁白」。
不付出代價而得到的。如:「白吃白喝」、「白看了一場電影。」
表明、陳述。如:「自白」、「告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書經.牧誓》:「右秉白旄以麾。」《文選.曹植.洛神賦》:「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持、拿。《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漢.王充《論衡.感虛》:「武王左操黃鉞,右執白旄,瞋目而麾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執、持。《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禮記.王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揮。《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三國演義》第一回:「左右兩軍齊出,玄德麾軍回身復殺。」
旗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可作為標幟,故泛稱旌旗為「旗幟」。《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詔登壇。」《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聲大震,把那幾百個番子,猶如砍瓜切菜,儘數都砍死了,旗幟器械,得了無數。」也作「旗志」。
兵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武將發布命令的信符。《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
文武百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所有官員。《三國演義》第九六回:「授以白旄黃鉞,文武百官,皆聽約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