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54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盲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辨是非,毫無主見的附和他人。如:「要有定見,不要盲從。」
盲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從心是指在社會和道德議題上,不獨立做決定,在決定中無責任感,只是逐波隨流。盲從在處理客觀問題時,不問道德標準,只依循風尚行事。自己已不會做道德推理,而將責任置於外在的力量(事件、公共團體等),不會想到個人的獨立性,甚至以為表現個性是一種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參與。如:「從事」、「從軍」。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未經考慮的。如:「盲從」、「盲動」。
人云亦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人說什麼,自己也隨聲附和。形容沒有獨立的見解,只會盲從跟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雖然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但是現在的世人,總是人云亦云的居多。」
盡信書不如無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後指讀書不可拘泥於書上所載,一味盲從。宋.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嗚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柯爾伯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兼顧行為後果是否符合社會習俗或社會規範的問題。第一階段:避罰服從取向-只從表面行為後果的好壞。盲從服從權威,旨在逃避懲罰。兒童之所以會服從,不是因為他確實知道它該遵守社會規範,而只表示他惟恐受到懲罰才服從的。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只按行為後果是否帶來需求的滿足以判斷行為的好壞。是利益交換的心態,他幫助別人是因為希望別人也幫助他。而且在利益交換時總希望得到者比付出者多。第二期 習俗道德期(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九歲以上到成人,面對道德兩難情境時,一般都是遵從世俗或社會規範。...
盲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盲從
隨聲附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沒有主見,只能迎合他人的意見。[例]每個人的一票都是神聖的,我們不要隨聲附和,做個盲從者。
知識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相當知識學問的人。[例]身為社會的知識分子,怎可盲從而沒有主見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