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40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盲者得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失明的人得到鏡子,卻看不見鏡中影像。比喻所得之物不能發生功效。《淮南子.人間》:「夫戟者所以攻城也,鏡者所以照形也。宮人得戟,則以刈葵;盲者得鏡,則以蓋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譁」、「得饒人處且饒人」。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失明的。如:「盲人」、「盲胞」。
對某方面無法辨識的人。如:「文盲」、「色盲」、「電腦盲」。
對事物認識不清。如:「盲從」。
專指文盲。如:「脫盲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銅或玻璃製成能反映物體形象的器具。如:「鏡子」、「銅鏡」、「穿衣鏡」。
利用光學原理製成,可以矯正視力或做光學實驗用的器具,一般多用玻璃製成。如:「眼鏡」、「放大鏡」。
借用已經發生的事情,來做參考、警惕。如:「借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