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直覺     
瀏覽人次:901 收藏人次:0
不經由邏輯推理,而直接從心靈去感受、認知的思維活動。如:「當下,我就直覺到對方並無意續約。」
直覺(直觀)     
瀏覽人次:934 收藏人次:0
  直覺是一種即刻的或直接的知覺、認知、判斷,或一種特殊型式的知識,重點在於「即刻」和直接。當視直覺為一種特殊型式的知識時,這種知識是個人心靈在不經推理、論證或討論的狀況下,對命題(proposition)的真偽及非命題式的事物(nonpropositional object)的狀態及性質所下的判斷或所產生的知覺。所謂非命題式的事物包括可為感官所察覺的物體、抽象的概念或普遍性的特質、概念間的關係、觀念體系,或無法用語言文字所形容的事物或存在體(如上帝)。當視直覺為一種心理能力時,與之相對的心理能力通常認為是理性(reason),那麼就要經過思考或其他抽象作用,而直覺則是不經思考,即對諸多不同型...
直覺說(美學)     
瀏覽人次:511 收藏人次:119404
  在西方美學中提出直覺觀念的有法國生命哲學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義大利精神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1952)和愛爾蘭小說家卡萊(Joyce Cary, 1888~1957),而其中又以克羅齊的直覺說體系最為完整。
  在克羅齊的學說中,他根據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傳統,將人類精神活動區分為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包括直覺與理智的認識兩類,直覺的認識需要敏銳的感受力,以掌握事物的特殊性,代表性的學問是美學;理智的認識需要分析和抽象思考力,以明瞭事物的普遍性,代表性的學問是邏輯學。而在上述人類精神...
直覺邏輯     
瀏覽人次:154 收藏人次:0
一種接受累積經驗,獲得直覺功能的推理邏輯,對於通常述詞演算法的永□公式不一定成立。係將過去求解經驗累積起來,進行分類,使知識更加結構化,以達到直覺功能。
直覺音樂     
瀏覽人次:105 收藏人次:0
音樂類型名。直覺音樂是指德國音樂家史托克豪森(K. Stockhausen, 1928-)的音樂即興事件。他利用語言指示、開放形式、收聽器、錄音帶等來讓演奏家直接反應,現場即興。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
    
瀏覽人次:31420 收藏人次:4820061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19303 收藏人次:5170736
不彎。如:「直線」、「筆直」、「直徑」、「直挺挺」。
縱的、從上到下的。與「橫」相對。如:「直升飛機」、「直行書寫」。
公正無私、有理的。如:「直道」、「正直」、「是非曲直」、「理直氣壯」。
純樸無飾、坦白爽快的。如:「直爽」、「直話」、「直率」、「直性子」、「直來直往」。
不轉折、沒有阻隔的。如:「直通」、「直達車」。
呆板、僵硬。如:「兩眼發直」、「凍得我兩腿都直了!」
連續不斷的。如:「他一直對著我笑!」、「直到下課,我都還沒有看見他來。」
待價而沽     
瀏覽人次:25167 收藏人次:2039117
「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並且口才極佳。他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師學問好,又具才幹,像現在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應該投靠一個賢能君主以一展長才。於是他問孔子:「有塊美玉在這裡,您認為應該找個木匣子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求個好價錢賣了呢?」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待價而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
前運思期     
瀏覽人次:15525 收藏人次:289211
也會進到大海,但是當你問他大海的水是來自河川嗎,他會說不是,問他為什麼他會說就不是,原因在於他們經常直覺反應答案,並且在思考的時候常有不可回逆的現象。 自我中心這是一個形容思考只能停留在主觀角度的說法,而非帶有貶抑自大之意,在這個時期的孩童常有只能從自身角度看事情的盲點,無法客觀的對事情做出說明,因此稱為自我中心,在這個時期最有名的就是關於三山實驗,內容大概是在說明當孩童站在一個角度看這三座山的時候,要他描述在另一頭的人看到的山會如何,他的說明會與自己現在所看到的一樣,這也就說明了自我中心的概念。 參考書目註1張春興(1...
認知學徒制     
瀏覽人次:14093 收藏人次:315570
觀察與學習,是一種「邊做邊學」的方式,可惜教學內容和方法未必科學化和系統化,常常使以師傅的實務經驗和直覺傳授為基礎;而且師傅亦是扮演「知識和技能的權威者」和「知識和技能的傳遞者」的角色,因此「學徒」對於師傅的教導和要求是無條件的接受,不敢有任何違逆和反抗,其學習效果難免受影響。 學者理論降及近代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認為學習是一種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尤其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 Vygotsky)所持的社會知識建構論,認為我們習得的知識是在社會情境脈絡和互動過程中所形成,提供了「認知學徒制」學習理論基礎,於是學者乃設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