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共同或相似之處。《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王三到也與鄭元和相像了,雖不打蓮花落,也在孤老院討飯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就是同父合母的兄弟、同胞雙生的兒子,道是相像得緊,畢竟仔細看來,自有些少不同去處。」
人有相像,物有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不論相貌、體型或心思總會有相像的地方,就好比物品有時也會長得一樣。意在強調別認錯了人和物。例:無證無據,毋好儘採賴人做賊。人有相像,物有相同,看著像就講係,係盡失禮个事。(沒有證據,不可隨便誣賴人是賊。人有相像,物有相同,看到像就說是,是很失禮的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彼此,強調雙方比較後的差異。如:「相異」、「相像」、「旗鼓相當」。《三國演義》第五七回:「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如同、相似。[例]相像、不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似、相像。《說文解字.肉部》:「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如:「不肖」、「唯妙唯肖」。宋.蘇軾〈影答形〉詩:「我依月燈出,相肖兩奇絕。」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徑相同,車轍一致。比喻事物十分相像或在言行舉止方面非常相似。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名將晚謬》:「自古威名之將,立蓋世之勛,而晚謬不克終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輕敵也。……此四人之過,如出一轍。」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九.白鹿》:「張方以伊、周自命,而舉動乃與先朝諂媚諸公,如出一轍。」也作「若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北方方言。指相像。如:「他長得隨他父親。」
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擅以行楷寫碑,筆力雄渾,風骨勁拔。 (2) 筆法:寫字作畫時用筆的方法。 (3) 相類:相似、相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像、相類。如:「相似」、「類似」。五代十國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像。[例]類似、相類、畫虎類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