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時和空相對的物理學說。二十世紀初由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提出,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物理上量度的過程注意到光速並非無限大。相對論修正了牛頓以來對空間、時間、引力及運動規律永恆不變的看法,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對物理學、天文學等方面有莫大貢獻。
文化相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相對論(cultural relativism)係指一種觀察和對待文化的立場,強調不管何種文化元素連結到特定的時間、地點、情境都有其意義。基於此立場我們應當以該社會的生存環境來考慮該文化的良莠,而不是以一些假定適合於所有社會的標準來評量個別文化。註1依照文化相對論的立場,我們在衡量和觀察一個社會的文化規約時,應當以在地社會的生存環境來考量這些規約、標準的適切性,而不是以一些假定適合於所有社會的文化準則,或者是殖民者的優勢文化標準,來評定這些文化...
相對論性粒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一質點其具有的動能若還小於靜止時的總能量m0c2,則該質點便被稱為非相對論性質點。此處的m0是指該質點的靜止質量,c則是光速,c=2.9979x108m/s。
語言相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沃爾夫(B.L. Whorf)在一九五六年提出「語言相對論」的假說,來描述語言與思考的關係。他主張:吾人對世界的知覺與想法受制於吾人所使用的語言,因此,不同的語言將導致不同的思想或知識。換言之,語言不僅是思考的「工具」而已,它同時也是思想的內容與思想的「塑造者」。結論是: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思想方式。支持「語言相對論」假說的證據大多來自於對印第安(Indian)與愛斯基摩(Eskimo)部落的研究。例如,卡羅(J.B. Carroll)與凱撒葛蘭(J.B. Casagrande)曾比較說英語與說Hopi語(一般印第安部落的語言)的受試者在事物歸類上的差異。Hopi語裡用兩個字來描述物體的「掉...
相對論協變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有兩慣性座標系統K和K',以等速度做相對運動,而且K座標系統的座標以(x0=ct, x1=x, x2=y,x3=z)表示,K'座標系統則表為(x'0=ct',x'1=x',x'2=y',x'3=z',則K'和K座標間的轉換可以表為:
  
  若有一組物理量Aμ,由四個分量(A0,A1,A2,A3)所組成,其在兩個座標系統K和K'間的轉換為:
  
  則此組量稱為具有協變性的四元向量。此一定義可以推廣之:若有一組物理量Au1,……un,其在兩個座標系統K和K'間的轉換為:
  
  則此量被稱為具有""階協變性,或...
相對論性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狹義相對論,兩慣性座標系統之間的關係由勞侖茲轉換(Lorentz transformation)所決定,物理定律則應具有勞侖茲協變性(Lorentz covaniance)。由此而產生不同於古典牛頓力學的效應便稱為相對論性效應。如一靜止時質量為m0的物體,當其以速率v相對於觀察者運動時,則質量為
  
  式中,c=3.0×108m/sec為光速。此稱為相對論性質量,而m不同於m0即是一種相對論性效應。一般而言,當運動速率與光速相比較之下很小時,相討論性效應是可忽略的。
相對論性質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物體運動的速率v與光速c相對並不是很小時,古典的牛頓力學便不適用而必需使用狹義相對論。根據狹義相對論,在特定的慣性座標系統中物體的質量會隨著速率的增加而變大。變化的關係為
  
  式中,m0為靜質量;而m則稱為相對論性質量。
相對論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質點運動的速率v與光速c相比並不是很小時,相對動態下的測試結果,與相對靜態下的測試結果不同,相對論效應便不可忽略。把相對論效應考慮進去的任何一種力學形式,都可稱為相對論力學。諸如相對論運動學、相對論動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等。更嚴格的標準,即是要求運動方程式必需具有勞侖茲協變性(Lorentz covariance)的力學形式,亦即要求運動方程式在羅倫茲轉換(Lorentz transformation)下維持相同的形式,如古典或量子場論,方稱之為相對論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官名。如:「宰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張、學說。如:「進化論」、「相對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六.藥議》:「世俗似此之論甚多,皆謬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