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27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省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悟、醒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周太祖聽得使者傳示王峻這話,豁然省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蕭昊軒省悟,悔之無及。」
豁然省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開通領悟了某種道理。《五燈會元.卷一.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馬鳴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也作「豁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明白、察覺。[例]省悟、不省人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白、理解。如:「領悟」、「覺悟」、「醒悟」、「恍然大悟」、「執迷不悟」。
如出一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朱熹〈壬午應詔封事〉:「自宣和、靖康以來,首尾三四十年,虜人專持此計中吾腹心,決策制勝,縱橫前卻,無不如其意者,而我墮其術中,曾不省悟,危國亡師,如出一轍。」
弄巧成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祖道一,俗姓馬,世人稱為馬祖,是中國禪宗史上最有聲望的人物之一。馬祖的禪法主要圍繞著人達到覺悟解脫的心性依據和應當如何對待修行的問題。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力弘揚禪風。馬祖除了上堂示眾的普說之外,對眾多弟子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誨引導方法。在《五燈會元》中有一段記載馬祖和龐居士的對話,大意是說馬祖對龐居士自認為已經領悟本來面目,沒有表示認可,只是眼睛往下看;對於說自己善彈無弦之琴表示默許,所以將眼睛往上看。馬祖以動作回答,讓龐居士自己省悟。龐居士覺得自己本想賣弄聰明,結果反而做了蠢事,實在是弄巧成拙。後來「弄巧成拙」被用來比喻枉費心機。
發人深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龍門奉先寺〉詩是杜甫遊覽龍門奉先寺時所寫的。詩中寫到夜晚住在寺院中,幽暗的山谷響起陣陣風聲,月下林木閃爍著斑斑清影。龍門山勢高聳,有如天闕一般,滿天星辰近逼在眼前。寺院高居山巔,睡在雲霧中,寒氣透衣。正要睡醒時,忽然聽見寺院的晨鐘響起,頓時引發人深刻的省悟。後來「發人深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啟發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在清代的文獻中可以看到這句成語的應用,如《虞初新志》:「明末死於忠義者,較前代為獨盛,特存此一編,以當清夜聞鐘,發人深省。」這是清代張潮評論〈金忠潔公傳〉一文之語。〈金忠潔公傳〉記述了明人金鉉這位忠貞之士的事蹟,而張潮認為明朝末年,為國而死的人士較之前的朝代來得多...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石門文字禪.卷一七.香嚴》:「畫餅充飢人笑汝,一庵歸掃南陽塢,擊竹作聲方省悟。」
沉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覺悟、醒悟、醒覺、省悟
覺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過失。《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欲令覺悟反正,推誠行善。」
2.佛教用語。指經由修行,證悟真理,而滅除無明、煩惱的聖者境界。《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於諸法中覺悟者,唯願當開甘露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