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眼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前。唐.白居易〈初夏閒吟兼呈韋賓客〉詩:「體中無病痛,眼下未飢寒。」《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他眼下又沒人在朝,自己不過是個諸生。俗語說得好:『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那個理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在某個期間或時節。如:「目下」、「時下」、「年下」、「眼下」。《紅樓夢》第三一回:「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視覺器官。如:「眼睛」、「眼鏡」、「眼淚」。
小孔。如:「針眼」、「鑽一個眼兒」。
要點。如:「字眼」、「節骨眼」。
看一下。如:「我一眼就看出他來了。」
下圍棋時稱中間的空處為眼。
眼紅:A>眼睛生病,發紅。B>心有不平。如:「見人家好,他就眼紅。」、「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眼線:A>捕捉盜賊時,提供情報或線索引導破案的人。B>化妝時畫在眼睛四周的線條。
量詞。用於計算眼睛看的次數的單位。如:「多看兩眼」、「瞪了他一眼」。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幫助。《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自古吉人天相,眼下凶星退度,自然貴體無事。」《精忠岳傳》第三八回:「一體之事,何勞囑咐!但願吉人天相。恕不遠送了!」
能近取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推己及人。語出《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後多指在言論中能就眼下的事物作例證。《宋史.卷二六二.李穀傳》:「議政事能近取譬,言多詣理。」
顴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下鼻旁高起的四邊形骨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也有模樣生的好些的,都是一個大團白臉,兩個大高顴骨。」也作「鸛骨」。
形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容顏、容貌。《管子.內業》:「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於膚色。」《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頭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腳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許多淚痕。」
衚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方人稱小巷道。此語當為蒙古語、突厥語等quduq的音譯,原義為水井,元代文獻已多見。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更打著軍兵簇擁,可兀的似錦衚衕。」《西遊記》第六七回:「行者笑道:『眼下就要過山,卻也是難;若說再開條路,卻又難也。須是還從舊衚衕過去,只恐無人管飯。』」也譯作「胡同」。
悲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愁苦的樣子。《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異》:「自伯升之敗,光武不敢顯其悲戚。」《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頭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腳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多淚痕。」
遞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將罪犯押解到遠地,由沿途官府遞相負責傳送,故稱為「遞解」。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五二齣:「他在眾官面前,怕俺寒儒薄相,故意不行識認,遞解臨安,想他將次下馬,提審之時,見了春容,不容不認,只是眼下恓惶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