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7.59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矛盾相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矛與盾相互敵對。比喻針鋒相對。「盾」文獻異文作「楯」。宋.錢易《南部新書.乙集》:「詔儒官與緇黃講論。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官名。如:「宰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著、朝著。如:「向東」、「向前」、「他們兩人相向而行。」
方位。如:「方向」、「東西向」、「暈頭轉向」。
心志所趨。如:「志向」、「意向」。
偏心。如:「媽媽總是向著哥哥。」
臨近、接近。如:「向晚」、「向暮」。
從來、一直以來。如:「一向」、「向來」、「向有研究」。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人心懷向」。
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後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進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後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則學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長柄直刺的武器。如:「長矛」、「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爭時用來抵擋外來武器攻擊,以保護身體的兵器。如:「籐盾」、「盾牌」。
盾形的獎座或紀念品。如:「金盾」、「銀盾」。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後盾」。
矛盾:A>言語行為相互牴觸。如:「他的話前後矛盾,顯然這件事有問題。」B>兩種勢力相互衝突。
相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面。唐.王維〈李陵詠〉:「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醒世恆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單單剩得夫妻二人相向,幾間接腳屋裡居住,漸漸衣服凋敝,米糧大缺。」
針鋒相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矛盾相向,脣槍舌劍,短兵相接反義:水乳交融辨似: 「針鋒相對」及「短兵相接」都用來比喻激烈的衝突。 「針鋒相對」側重於強調所處立場對立;「短兵相接」側重於強調彼此對打交鋒。 針鋒相對 短兵相接 辨似例句 ○ ㄨ 這兩個總是~的政黨,如今居然一致炮口對外。 ㄨ ○ 戰場上兩軍正當~,情況十分慘烈。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