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54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塊狀的石頭。如:「示威群眾以石塊攻擊警察,引發了警民之間的嚴重衝突。」《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皆山岡高阜,多砂礓石塊,極難為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聚成塊的物體。如:「冰塊」、「糖塊」、「石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石塊」、「砂石」、「岩石」、「大理石」、「投石問路」、「一石二鳥」。
步步為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兵出山口,與曹兵夏侯尚交戰,沒多久,夏侯尚詐敗而逃,陳式繼續追討,到半路時,忽然被山上丟下的木頭、石塊打傷,軍隊無法前進。正想撤兵時,夏侯淵突然從後頭帶兵出現,以致陳式無法抵擋,就被夏侯淵給俘虜了。這時,有人將陳式被擒的消息通報黃忠,黃忠趕緊和法正商議。法正認為夏侯淵為人輕浮急躁,憑恃著膽量,但卻沒什麼謀略,不妨藉此激勵士兵,拔營後出發,步步為營,每前進一程,就建立一個營壘,嚴防敵人攻擊,以此引誘夏侯淵出戰,設法擒抓他,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作法。於是黃忠就照法正的建議進行。果然,夏侯淵聽聞消息,就要出兵應戰,但張郃卻勸阻他,認為這是敵方的計謀,千萬不能出戰。夏侯淵急欲建功,不聽從張郃的建議,命...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別人掉入井中,不但不相救,反而向他投擲石塊。比喻乘人危難時,加以陷害。如:「只有那心術不正的人,才會落井下石,加害於人。」《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小過必察,謂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謂之『落井下石』。」也作「落阱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物品放置手中,估量輕重。通「掂」。如:「他拈了拈小石塊,隨手打了個水漂兒。」《孤本元明雜劇.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晝夜思量心內想,也不索拈斤播兩顯耀我這英雄猛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洗衣時用來輕搥衣服的石塊。如:「砧杵」。唐.白居易〈太湖石〉詩:「磨刀不如礪,擣帛不如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豎起來的大石塊或木柱。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拴綁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說文解字.石部》:「碑,豎石也。」清.段玉裁.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2.刻上文字或圖案的石塊,豎立起來作為標誌,或紀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紀念碑」。
有口皆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宋.俞琰《書齋夜話.卷四》。 (2) 鐫:音ㄐㄩㄢ,雕刻。 (3) 頑石:無光澤且體粗質鈍的石塊。〔參考資料〕 宋.俞琰《書齋夜話.卷四》屬對雖小伎,然亦不易。如:……娶妻不用求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有名何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是碑。古今未嘗無對,但我輩讀書不多,尋思不到爾。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一七.太平安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如:「土灶」、「爐灶」、「石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