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05 ms
共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變硬化指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多數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在降伏點後的部分,若畫成對數圖形,可以直線表現出來,這表示應力應變的關係可由下式來描述
σ=Kεn 上式中σ及ε分別為材料的應力和應變;K與n皆為材料常數;K為強度係數;n則為應變硬化指數。 |
應變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大多數材料而言,當其受外力作用到達降伏點後,應力應變曲線仍會繼續上升,但斜率逐漸變小,後續的應力隨著更進一步的拉伸而增加。這種材料在塑性變形後能抵抗更大應力的效應就是應變硬化,或稱加工硬化(work hardening)。
|
應變硬化參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應變硬化的材料而言,可將其應力應變曲線以一方程式來表示,此一方程式中描述材料硬化性質的常數,稱為應變硬化參數。對線性應變硬化材料而言,應力應變方程式為:
ε=(σ0/E)+[1/mE(σ-σ0)] 上式中σ、ε分別為應力及應變;σ0為材料的降伏應力;E為楊氏模數(Young's modulus);應變硬化參數m則用來描述應變硬化部分的斜率,通常m的範圍在0至1之間。 |
應變硬化假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變硬化假說是指以材料的等效塑性應變(equivalent plasticstrain)來量測材料的應變硬化(或加工硬化),且降伏函數假設為等效塑性應變的函數。
|
硬化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塑性力學理論中,材料在第一次降伏之後,用來描述後續塑性變形的理論,稱為硬化法則。硬化法則主要是以後續降伏面(subsequent yield surface)的發展來描述材料降伏後的塑性變形。常用的硬化法則有:
1.等向硬化(isotropic hardening):假設材料的降伏表面(yield surface)均勻的膨脹來描述塑性變形,此一理論可用來處理單向施力的情況(monotonic loading)。 2.動性硬化(kinematic hardening):假設材料的降伏表面形狀及大小不變,但可在應力空間中平移來描述塑性變形,此一理論除可處理單向施力的... |
等向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塑性力學理論中,材料受外力作用後發生塑性變形,硬化法則(hardening rule)可用來描述材料後續的塑性變形。若假設材料的後續降伏面為起始降伏面(initial yield surface)的均勻擴張,且降伏面之中心點不移動,此一理論稱為等向硬化。
|
動脈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由於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多,沉積於動脈管壁造成動脈血管壁變厚,失去彈性,形成血管壁硬化,甚至完全堵塞。可能引起高血壓等血管病變。
|
肝硬化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營養不良、病毒感染或慢性中毒等原因,導致肝組織被破壞,發生纖維化,血管床變形的慢性肝病,症狀有食慾不振、消瘦、肝臟變硬、腹部積水等。也稱為「肝硬變症」。
|
冠狀動脈硬化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指環繞心壁上供應心臟養分、氧氣的冠狀動脈,產生動脈粥狀硬化的現象,使血管壁變窄並阻塞,造成血液減少及心肌缺血、缺氧,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等病症。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