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4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求理想社會、順應社會變遷,或改善現有弊端,有限度改造現行整體社會體系,或部分社會組織的一種有計畫社會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正。如:「改錯」、「改正」、「改過自新」。
變換。如:「改變」、「改行」、「改組」、「改觀」、「改弦易轍」。
批閱。如:「批改」、「改考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神。如:「社神」。
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標而組成的組織、團體。如:「報社」、「社區」、「社會」、「社團」、「合作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毛而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如:「皮革」。
改變。如:「更革」、「革新」、「革命」、「改革」、「洗心革面」。
除去。如:「革除」、「革職」。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如:「兵革」、「金革」。
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人及其互動所形成的集合體,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與制度。
2.某一階級或某些範圍的人所形成的群體。其組合分子具有一定關係,依此關係,彼此合作以達到一定的目的。如:「上流社會」。《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一個小節級同個茶酒保,把著團書來請張員外團社。原來大張員外在日,起這個社會,朋友十人,近來死了一兩人,不成社會。」
3.舊時里社逢節日的酬神慶祝活動。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諸軍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會,結縛臺閣,迎列于道,觀睹者紛紛。」六十種曲本.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齣:「今年社會,可勝似上年麼?(淨)今年齊整,跳鬼判的,踹蹺的,做百戲的,不能盡述。」
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革」的含義是「除舊布新」以見進步,一則在於改變現存的不滿意或不完美之處,積極的使之廢除;一則在於建立「新猷」,產生新氣象;重要的是趨向於「好」或「善」的途徑,並非一意破壞。照英文字reform結構看,即是重新形成。
  改革的觀念,在西方受傳統文化影響,對宗教、倫理和政治等一反容忍的態度,產生改革的意識,自中世紀萌芽,至十五世紀前後,首先出現了馬丁‧路德(M. Luther, 1483~1546)的宗教改革,創立新教,改變了天主教會的若干措施和弊端,也改變了一些信仰的方式。至十七世紀前後,培根(F. Bacon, 1561~1626)提倡改革英國政治和民生,一則重視教育,一則...
民主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民主為目標所推動的各項政治、社會改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