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證神的存在、本質和宗教教義的學科。
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學院是基督新教培訓其教牧人員的學院,早期都由教派各自基於需要而設,後期則出現超越教派的神學院之出現。此外,由於神學院成立後,再增添其他不同範圍領域的學院科系而成了大學,這在歐美地區亦甚普遍。而神學院的學制,亦不盡相同;有將之定位於知識層來鑽研者,故有研究院的設立,但亦有定位於實用者,故學制定位在專上的層次。但在我國,由於立案問題尚未解決,故神學院校的學位尚未被內政部所承認。唯教育部根據[大學法]精神,開放一般大學增設宗教院系及研究所,以培養宗教學術研究人才。
中華福音神學院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59年(1970)中華福音神學院建校,其圖書館亦成立。該院為一超宗派的神學院,原址在士林,於68年遷到現址。圖書館占地1,652平方尺,內設閱覽座位100席,專供自修閱覽之座位28席,並積極擴大藏書與視聽資料。第一位圖書館主任為戴紹曾(James Taylor)院長的夫人戴賴恩(Leon Taylor)女士。開始的時候,僅有贈書3,000多冊,然後書籍不斷地增加,戴主任感於所用南神圖書分類法,以及劉國鈞、賴永祥的[中國圖書分類法]240基督教類,範圍太小,不夠神學院圖書館使用,於是幾經斟酌,決定宗教類採用[杜威分類法]之200類,其餘類號遵照[中國圖書分類法]。而杜威230神學部分及2...
神學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學倫理學是指基督宗教觀點下一種有關道德的理論,又稱基督教倫理學(Christian ethics)或道德神學(moral theology)。學者們所做的定義很多,如:(1)從上帝來的啟示,經過耶穌傳給祂的教會,教導教友如何過虔敬的生活;(2)研究如何使人藉著救恩得著信心,去愛神並愛人;(3)研究基督徒道德生活的人文學;(4)基督教所正式認可的一種教導,乃研究基督徒的道德原則、規章及責任;(5)系統神學的一部分,討論基督徒的生活。
  神學倫理學的根基建立在以神為本位,期望達到人生的最高價值。基督徒確信[聖經]是上帝藉著聖靈向人類啟示祂旨意的一本書。[聖經]指出:上帝按照祂自己...
臺灣神學院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神學院圖書館在宣教師偕叡理(Dr. 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的時代就有。1882年,當淡水的牛津學院(Oxford College)成立之時,便開始有圖書館的雛型,那時也許只能稱之為圖書室,主要收藏一些聖經、聖詩集、醫學參考書(馬偕博士宣教兼行醫,特別是牙醫):其次也有文、理、歷史的參考書,因為宣教師們除了教神學課目外,另授文、理、歷史等科目。另外又有一些由加拿大教會寄來的期刊,宣教師們(學院以外的亦然)退休或回國時,均將他們帶來的書籍捐給學院,當時的書籍大都是由此而來。
  該校於1917年遷往臺北的雙連,今臺泥大樓的現址。這時學校改名...
私立中臺神學院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臺神學院圖書館的前身,是中臺聖經書院附設圖書室,由遠東宣教會(現改稱為國際宣教會)與臺灣聖教會共同創辦於民國40年(1951)11月。48年中臺聖經書院易名為中臺神學院,圖書室隨之擴充成為今日的私立中臺神學院圖書館。該院現有學生百餘人、教職員(專、兼任)20餘名。
  該館屬專門圖書館,館藏以基督教出版品為主,偏重宗教類、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類。根據1992年的統計,其館藏資料共有圖書30,000餘冊、期刊近200種及視聽資料(錄音、影帶、幻燈片)數千件。除總館外,另有王錦源牧師及鄭連坤牧師的紀念特藏。此外,也正籌畫成立約翰衛斯理神學研究中心。
  在人事編制上,主任之...
神學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神學道德將道德實踐的根據建基於上帝的意志,強調上帝的啟示是道德判斷的準則;其發展隨著歷史推移從中世紀以來迭經改變。
  在中世紀前期,北方蠻族的入侵帶來了歐洲的動盪與混亂,在種種政治與社會的不安中,基督教的修道院反成了一堵安全的圍牆,使得修士們得以在一與世無爭的環境裡,傳承並維護文化發展,因而使得神學成了當時的文化命脈。此時期重視的是對[聖經]的默想,追求靈魂和上帝的密合,將人生的終極盼望建立在來世的永恆國度中。影響所及,在道德上強調敬虔地關注神聖的來世,因此不重視對世間各種價值的開展,並且以一種自我否定的寬恕及犧牲精神在生活中體現基督的愛,可說為一種消極的出世觀。歷經了幾個...
神學院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學院為基督教會最具神學特色的機構之一。威廉斯(George H. Williams)認為:「神學院創始於羅馬天主教會教宗Pius IV在1564年4月時所頒布的教令,是一獨立的神職人員和神父訓練學校。」17世紀美國的清教徒以哈佛和耶魯大學神學院為其訓練神職人員,因這兩校的神學課程和圖書館館藏都是為基督徒人格養成和促進學習而設計的。直到19世紀神學院及其圖書館才真正地開始大放異彩。
  依據美國官方統計資料顯示,1876年全美共有124所神學院,所屬館藏共有644,176冊。在當時所有專門圖書館類型中,神學院圖書館館藏最多,農業圖書館次之。根據Haynes McMullen的調查...
道德神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神學為十八世紀的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所提出。他反對神學道德(theological morality),將之視為他律道德;主張宗教的內涵應由道德主體性規定,亦即將宗教歸屬於理性限度之內。
  中世紀基督信仰盛行,強調人性墮落,因此必須無條件的遵守上帝誡命,此種神學將道德視為上帝意志的彰顯。而當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一波波的人本思潮推進,西方哲學欲圖衝破神學的枷鎖,因而倡導人類理性的優位性,專就人本立場來探求以人存在本身為中心的理性真理。康德即承續了啟蒙精神,在道德上確立了自律道德,強調人的實踐理性即能在智思界中自我立法與自我服從,為道德建立普遍有效...
教義神學派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會自第一世紀創立後,在往後的歷史發展中,因受所流傳的時空影響,不斷出現對部分教義解釋與認知上的問題;當一方堅持不願更改其對教義的解釋與認知時,就只有分裂一途,故教會產生了許多的教義神學上的派系。如再洗禮派(Anabaptist)、一位論派(Unitarians)、虔誠派及胡格若派(Huguenotes)。再洗禮派於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在歐洲的日耳曼、瑞士、荷蘭等地產生的一個教派,該教派反對在嬰兒時教會就為之洗禮,主張成年有意識後方能受洗禮,故凡嬰兒時受洗禮者,必須於成年後再行洗禮,而有「再洗禮派」之名。其實該教派並非主張每一個信徒要接受兩次的洗禮,所以「再洗禮派」之名稱並不能確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