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3.07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精神氣度。《宋書.卷六六.王敬弘傳》:「故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敬弘,神韻沖簡,識宇標峻。」
2.文章書畫的精神韻味。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神態、風度、情趣。如:「風韻猶存」、「神韻」。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南史.卷二○.謝弘微傳》:「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事有定見。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詳。為文學批評家,論詩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為上,且以禪說詩,清人王漁洋本其說而立神韻一派。著有《滄浪詩集》、《滄浪詩話》等。 (2) 浮光略影:浮光,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略影,即掠影,指一閃而過的影子。 (3) 「空中之色」諸句: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的原文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4) 劉夢得:劉禹錫(西元772∼846),字夢得,唐彭城人。貞元九年進士,後為監察御史。因與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晚年時,曾為太子賓客,故亦稱為劉賓客。劉氏擅長詩文,當時與白居易為好友,詩名相若。 (5) 興在象外:感興存在於...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躍然紙上」是指書畫描繪的對象非常生動逼真,像在紙上跳動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詩話》中提到李商隱〈錦瑟〉詩,表達了一些自己比較獨特的看法。李商隱是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人。他的〈錦瑟〉詩全文是:「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詩的解讀眾說紛紜,薛雪認為都是主觀的看法,因此他覺得全詩的妙處,應該就在起句「無端」二字,正由於「無端」這沒來由的思緒才會衍生出許多悲傷感歎;如果能這樣體會,則詩的神韻旨意,便「躍然紙上」了。
鬼斧神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過金山野柳海岸的奇石的人,莫不驚嘆大自然~的奇妙! ㄨ ○ 這次鋼琴演奏會,他~地彈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韻,令人如醉如痴。 「鬼斧神工」及「巧奪天工」都形容技藝高超的意思。 「鬼斧神工」側重於技藝非人力所能及,多用於形容自然景觀;「巧奪天工」側重於技藝已超過天之所為,多用於形容人工藝品。 鬼斧神工 巧奪天工 辨似例句 ○ ㄨ 凡是看過金山野柳海岸的奇石的人,莫不驚嘆大自然~的奇妙! ㄨ ○ 這些奇妙的小玩意兒做得真是~,令人愛不釋手。
恃才傲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書.卷三五.蕭子恪列傳》子顯性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撝而已,衣冠竊恨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東宮時,每引與促宴。子顯嘗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嘗聞異人間出,今日始知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大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至郡未幾,卒,時年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喪殞,惻愴于懷。可贈侍中、中書令。今便舉哀。」及1>葬請諡2>,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驕」。 〔注解〕 (1) 及:等到。 (2) 諡:音ㄕˋ,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後人依其生前事跡所評定的稱號。
唯妙唯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得精細巧妙,逼真傳神。如:「老殘遊記中將白妞說書的神韻,描寫得唯妙唯肖。」也作「維妙維肖」。
神采奕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或指藝術作品的神韻意境高妙,光彩奪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又央德泉上梯子去,幫他把畫釘起來。我在底下看著,果然神采奕奕。」也作「神采奕然」、「神彩奕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