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4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祭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行祭禮的壇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土石所築成的高臺,用來舉行祭祀、盟會、誓師等活動。如:「天壇」、「祭壇」、「登壇拜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拜鬼神。如:「祭神」、「祭天」、「祭祀」、「祭祖」。
敬拜的儀式。如:「春祭」、「公祭」、「家祭」。
替罪羔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舊約聖經.利未記》記載,若有人犯了罪,需找沒有殘疾的羊為供物,按手在羊頭上,並將羊宰殺,表示自己的罪過由此羊代受;祭司用指頭蘸些羊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後比喻代人受過的人。如:「他不是真正的兇嫌,可能只是替罪羔羊而已。」也作「代罪羔羊」、「替罪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史記.卷五.秦本紀》:「祠上帝西畤。」唐.崔顥〈行經華陰〉詩:「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後民間也開始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祭祀祖先,希望為祖先祈福。另外,寺廟在公普(普渡)或作醮時,也會在祭壇旁供奉紙糊的神像、宮殿廟宇或王船,在結束後一併焚燒。這些糊紙作品通常規模浩大、作工精細,保存著歷史悠遠的民間藝術。女生成年禮用的「七娘媽亭」、拜天公用的「燈座」都屬於喜慶類,這些紙糊的形象被視為神明的化身。(註2)糊紙工藝的另一個功能,是驅煞避凶,若遇到不順、不吉利的事情,便燒化紙糊的偶像求平安。舉例來說,若一戶人家在一年之中有三個人去世,便會請匠師糊紙棺材;久病祈求轉運,則請匠師製作紙人燒化。在寺廟慶典時,也會有信徒...
七星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祭拜北斗七星的祭壇。唐.陸龜蒙〈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襲美〉詩:「唯有世塵中小兆,夜來心拜七星壇。」《三國演義》第四九回:「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旛圍遶。」
布拉曼德(Urbino Bramante d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壇四周的界域。《說文解字.土部》:「垗,畔也,為四畔界,祭其中。」
壇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壇。《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大宋宣和遺事.元集》:「陛下更須建靈寶大齋,肅清壇宇,其時必有真仙度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