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禽有禽言,獸有獸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各有彼此溝通了解的方法。《西遊記》第七二回:「原來那妖精幔天結網,擄住這七般蟲蛭,卻要吃他。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當時這些蟲哀告饒命,願拜為母,遂此春採百花供怪物,夏尋諸卉孝妖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如:「語言」、「國語」、「千言萬語」。
說話。如:「默默不語」、「不言不語」、「語無倫次」。
傳達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旗語」、「手語」。
蟲鳥的鳴叫聲。如:「鳥語花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足、全身有毛的脊椎動物的總稱。如:「野獸」、「飛禽走獸」。
罵人野蠻、沒有人性的話。如:「獸行」、「獸性」、「人面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類的總稱。如:「家禽」、「飛禽走獸」。
禽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禽鳥的鳴聲。唐.宋之問〈謁禹廟〉詩:「猿嘯有時答,禽言常自呼。」
2.一種詩體。由宋人梅堯臣所創。作者先依據禽鳥的鳴聲命名,再由名字引發聯想,抒寫情感。宋.蘇軾〈五禽言詩.敘〉:「梅聖俞嘗作四禽言。余謫黃州,寓居定惠院。遶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葦。春夏之交,鳴鳥百族,土人多以其聲之似者名之,遂用聖俞體作五禽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