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6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秋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天氣候涼爽。《漢書.卷七二.龔勝傳》:「方盛夏暑熱,勝病少氣,可須秋涼乃發。」唐.羅隱〈中元夜泊淮口〉詩:「秋涼霧露侵燈下,夜靜魚龍逼岸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如:「秋天」、「秋季」、「秋收」、「秋色」、「秋雨」、「秋高氣爽」。
一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時候。如:「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溫度低,沒有溫熱感覺的。如:「冰涼」、「涼快」、「涼爽」、「涼風」、「夜涼如水」、「天涼好個秋」。
風寒、感冒。如:「著涼」、「受涼」。
失望。如:「看到他不上進的樣子,我心裡都涼了一半。」
冷清的、淡薄的。如:「淒涼」、「荒涼」、「世態炎涼」。
取涼用的。如:「涼鞋」、「涼傘」、「涼棚」、「涼亭」。
將東西置於通風處降溫。如:「涼茶」、「把水涼一下。」
欣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高興又安慰。如:「看到他出獄後能洗心革面、奮發向上,雙親無比欣慰。」宋.蘇軾〈答曾子宣書〉:「伏審履茲秋涼,臺候萬福,欣慰之極。」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楊萬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一出游山〉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久。唐.李中〈旅夜聞笛〉詩:「長笛起誰家,秋涼夜漏賒。」
白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說2 南宮之音3 性質4 白露神5 與「白露」相關的俗諺6 關鍵字7 參考文獻 概說陽曆約九月(農曆八月),由夏進入秋涼的節氣。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太陽投射於晷針上影子的消長,及觀察氣象的變化,歷經經年累月,長久的精密推算下,制定了二十四節氣。<周書.時訓篇>中記:「白露之日鴻雁來,後五日玄鳥歸,後五日群鳥養差。」意指白露時候各候鳥類各自以自己方式避凍,儲藏食物過冬。 南宮之音我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陝西、河南邊界,形狀傳言像竹子卻不是的呂管,依一...
初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季的第一個月,陰曆七月。三國魏.曹植〈贈丁儀〉詩:「初秋涼氣發,庭樹微銷落。」
搗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樂曲名。琴曲。相傳為唐代潘庭堅所作。古代秋涼時,家家婦女為親人趕冬衣而搗衣,故樂曲以表現婦女對遠方親人思念的情感為主。也稱為〈搗衣曲〉、〈秋杵弄〉、〈秋水弄〉、〈秋院搗衣〉。
煮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文維生。宋.董嗣杲〈秋涼懷歸〉詩:「少年偶負投機愧,今日徒工煮字勞。」元.黃庚〈和茅亦山先生雜詠〉詩三首之三:「耽書自笑已成癖,煮字元來不療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