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8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移動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形式名。移動形式是二十世紀新音樂作曲形式之一種,作曲家先把每一段音樂寫好,演奏時用機遇方法臨時調動。這種作曲形式尤其盛行於1950年後期至1960年間。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則、模範。如:「法式」、「模式」。
效法。如:「義風可式」、「母儀足式」。
事物外形的樣子。如:「形式」、「式樣」、「款式」。
儀節、典禮。如:「儀式」、「閱兵式」、「開幕式」。
數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的運算規則。如:「公式」、「程式」、「化學式」、「二元一次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狀況。如:「地形」、「形勢」。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轉、搬遷。如:「搬移」、「移動」、「移民」、「移居」、「移交」、「移植」、「愚公移山」。
轉變、改變。如:「移風易俗」、「移孝作忠」、「移情別戀」。
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觀、外形。《南史.卷三四.顏延之傳》:「及孝武即位,又鑄孝建四銖,所鑄錢形式薄小,輪郭不成。」《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又到各處工匠廠遊覽了一番,問明白了各種機器的形式,什麼價錢,一一都記在手摺上。」
2.文學作品上指作品外在的體式。如詩、散文、小說等,都屬形式。相對於內容而言。
3.抽象或具體的事物,其形態的直接表現或組成。
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改變原來的位置或方向。如:「火車緩緩向前移動。」
2.變更。《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若說是書辦的考核,可見這大部的則例是移動不得的了。」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