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稚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孩子氣。指幼稚的態度或行為。《醒世恆言.卷一二.佛印師四調琴娘》:「謝端卿那時便不肯扮做侍者,也就罷了。只為一時稚氣,遂欣然不辭。」《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四回:「那姜老星到底是個番國裡的人,有三分稚氣,聽得響聲,只說真個射得天叫,抬起頭來瞧著上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除固態、液態外的形態。無固定的形狀、體積而能自由流動。如:「空氣」、「氣體」、「水蒸氣」。
人或動物的呼吸。如:「氣息」、「屏氣凝神」、「上氣不接下氣」。
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天氣」、「秋高氣爽」。
發怒。如:「生氣」、「氣憤」、「氣惱」。
存在人體血脈中使各器官發揮機能的原動力。如:「血氣」、「元氣」。
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脾氣」、「朝氣」、「勇氣」、「氣色」、「垂頭喪氣」。
人的才華或行為風度。如:「才氣」、「驕氣」、「氣質」、「氣勢凌人」。
味道。如:「氣味」、「香氣」、「臭氣沖天」。
人的運勢。如:「氣運」、「氣數」、「晦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小、不成熟。如:「稚氣」、「幼稚」。《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
孩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成年人未脫稚氣,行為表現不成熟。《紅樓夢》第八二回:「你方纔節旨講得倒清楚,只是句子裡有些孩子氣。」也作「孩氣」。
張文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禮。發表小說〈藝旦之家〉、〈論語與雞〉于《台灣文學》;小說〈部落的悲劇〉于《台灣時報》;散文〈酒是稚氣還是邪氣〉于《文藝台灣》;評論〈台灣文化的自我批判〉于《新文化》;散文〈媽祖〉于《民俗台灣》。  1942年發表小說〈夜猿〉、〈頓悟〉、〈閹雞〉、〈地方生活〉于《台灣文學》;散文〈無救的人們〉、〈地相學〉于《民俗台灣》。十月與西川滿、濱島隼雄、龍瑛宗赴東京參加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  1943年以小說〈夜猿〉與西川滿同獲頒皇民奉公會第一回台灣文學賞,並與王井泉、林博秋、呂赫若、呂泉生、楊三郎等百餘人組織「厚生演劇...
青少年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註1) 了解青少年青少年正處於過度時期,他會游移在童年期以及成人期之間,因此有時他會表現出依賴性和稚氣的樣子,但有時卻又顯得成熟世故,使得常常會令外界對於青少年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因此輔導員必須去了解青少年,建立起和諧與同情的關係,並且輔導員須能接受青少年的行為,而當青少年感受到輔導員的誠心,以及感受到被接納後,青少年將會以坦白以及尊重來回應輔導者。(註2) 青少年的興趣青少年對於喜歡的事物範圍很廣,從能令人無意識的癡笑,到深究一種嚴肅且有高度技巧的嗜好,或者從生活中的瑣事,到終身從事的職業,皆有可能是青少年感興趣之事物...
孩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成年人未脫稚氣,行為表現不成熟。《紅樓夢》第五八回:「藕官聽了,終是孩氣,怕辱沒了沒臉,便不肯去。」也作「孩子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