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80.65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雪(Francois Bouch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嚼口的馬絡頭。如:「鞍勒」。
收住韁繩。如:「懸崖勒馬」。
強制。如:「勒索」、「勒戒」、「勒令退學」。
刻識、作記號。如:「勒石」、「勒碑」。
用繩子、皮帶等綑綁或套牢後,再用力拉緊。如:「勒死」、「勒緊褲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皮殼的穀類植物的種子或果實。如:「白米」、「稻米」、「糯米」、「小米」、「糙米」、「花生米」。
成粒似米的東西。如:「蝦米」。
量詞。用於計算長度的單位。即公尺。一米等於一百公分。如:「百米賽跑」。
部首。
姓。
米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西元1814- 1875年)為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重要代表作家,以描繪農村生活聞名,為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目錄1 生平概述2 藝術風格3 重要作品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平概述米勒於西元1814出生在靠近諾曼第海岸的小農村,家族世代務農,儘管眾人早已發現米勒很小就展現了藝術的鋒芒,卻因為家中的經濟狀況不佳,身為長子的米勒只好辛勤地幫助父親耕田,而無法去學畫,直到十八歲時才一圓學畫的夢想,並於西元1837年 (23歲),獲得瑟堡市的獎學金,前往巴黎深造。米勒首先在印象派畫家...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