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系統論     
瀏覽人次:484 收藏人次:0
系統論(system approach)系統論源起於1940年代,最早是源自於組織心理學,進而是家庭系統理論,目前已經進展至以更大的系統觀點來看待個體所處的環境。此觀點對於一向標榜「個人主義」、強調個體的獨立自主性的西方社會而言,是相當突破性的觀點,對於較為強調「家庭主義」或是「集體主義」的東方文化而言,則是較能理解的觀點。從系統觀來看,焦點是放在個體所處的環境,所以不再問:「這個個案有什麼問題?」而是問:「這個個案所處的環境是如何運作的,以致於讓...
表徵系統論     
瀏覽人次:3148 收藏人次:115663
  表徵系統論是布魯納(J.S. Bruner)用來解釋個體如何將感官所感受的外界刺激融合在內在認知模式中,以獲取知識的理論。
  布魯納認為表徵是一套規則的系統。早期以「內在模型」(internal model)的概念來代表。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會使用不同的認知模式來吸取外界的知識。幼兒在一、二歲之間為「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五至七歲是「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青年期前後為「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
  這三種表徵系統平行並存,且各有獨特性。但三者之間彼此互補...
生態系統論     
瀏覽人次:1583 收藏人次:0
生態系統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目錄1 定義2 系統敘述3 生態的銜接(ecological transition)4 生態系統論的意義5 生態系統論的運用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布朗菲布列納反對行為學派對於「環境能塑造個人」的說法,他認為個人的特質及環境都會影響發展的進行。他從社會學的生態觀點將環境定義為「一種巢式結構,每一層之內還有另一層...
社會科技系統論     
瀏覽人次:446 收藏人次:0
  社會科技系統論係由李維特(H.J. Leavitt)在一九六四年所提出,其將社會系統(Social System)區分成任務、結構、科技與人員等四個子系統,其中科技子系統的範圍,除包括電腦或實驗器材等科技產品硬體外,也包括創新的方法及研究發展等軟體。
  上述任務、結構、科技及人員等子系統,彼此間具有高度的相關,其中任一子系統的變動,都會牽動其他子系統的改變。
  社會科技系統論的特點在於突出科技因素,例如學校組織系統的任務、結構及人員均十分穩定,而科技的進步則十分快速,因此,也會帶動教育的變動與進步。然而在運用此理論時,也應重視各子系統間之密切關係,並且適時調和各子系...
角色系統論     
瀏覽人次:107 收藏人次:0
  角色(role)為社會系統中相當重要的概念;角色實際上代表機構中的職位與地位,通常以機構內外有關的人們對某一特定職位的期望予以界定,或以機構授予該職位的權責加以詮釋,而期望則以某特定職位應有之適切行為表示之。角色往往是變動不定,而且角色彼此之間通常也是相互補充的。
  其次,角色系統論實際亦為社會系統論的核心,社會系統論的主要命題,即在探討角色期望及角色衝突的現象。又角色系統乃是在社會系統中經過長期累積、創造及修正,而成為居某一特定職位的成員與其他職位的成員,彼此協調合作的結果。因此,社會系統論乃是從一般系統理論轉變而來,使其能夠解釋人的組織行為,而利用角色的概念,才能使人們變成...
一般系統論     
瀏覽人次:81 收藏人次:0
  一般系統論係由生物學家柏塔蘭非(L.von Bertalanffy)所創,其於一九二○年起即開始發表有關論文,直至一九七二年辭世,始終不輟,貢獻甚大。一般系統理論乃屬「數學-邏輯」的領域,其任務在於形成並抽引通用於各種系統的一般原理原則。
  系統乃是組織原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複合體,亦即一組相關聯的原素交互作用,追求共同目標的達成。一般系統理論的基本觀念中,有關系統的構成要素,是指透過它們彼此的交互作用可達成系統目的之組成部分;系統的界限,係指把系統與外在環境分開,將輸入與輸出的要素分開而言。輸入是指穿透界限而進入系統內的所有因素;輸出則指從系統中輸送到外在環境或緊鄰系統中之所有...
雙軌系統論     
瀏覽人次:81 收藏人次:0
  雙軌系統論指學校組織中,除教學系統方面因強調教學專業自主而具有鬆散結合的特性外,在非教學系統方面,其成員的結合關係,具有緊密結合的特性。例如校長對於教師的領導,重視教學專業的輔導;而對於學校行政人員則採取比較嚴密的督導與管理。此二種不同的結合關係,同時存在於同一學校組織中,形成雙軌系統。
  對於具雙軌系統特性之學校組織的領導,除了非教學部門可運用正式組織科層體制有關權威、溝通、層級節制等特性據以運作外,有關教學系統的領導,以非正式溝通或營造良好的組織氣氛,以激勵教師改進教材教法,效果較佳。
    
瀏覽人次:27179 收藏人次:4399938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13466 收藏人次:1985897
有一定秩序或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直系」、「旁系」、「世系」、「太陽系」。
大學中所分的學術科別。如:「中文系」、「哲學系」、「物理系」、「化學系」。
    
瀏覽人次:7711 收藏人次:3073803
世代相傳的體系。如:「傳統」、「系統」、「道統」、「血統」。
總括。如:「統計」、「統算」、「統括」。
集結合一。如:「統一」、「統合」。
率領、統領。如:「統率」、「統治」。
器物圓而中空的部分。通「筒」。如:「短統襪」、「長統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