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2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紙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紙糊的模型屋,一種用來陪葬的假物,有家具、奴婢,汽車等,是在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做尾日時焚燒給死者,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放棺木等待下葬。如:「暫厝」、「安厝」。
房屋。如:「古厝」、「土角厝」、「透天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植物等的纖維質為原料而製成的物品,可用來書寫、畫畫、印刷等。如:「紙張」、「宣紙」、「包裝紙」、「圖畫紙」。
放水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儀式。相關習俗在佛教傳入前,從未見於中國古代文獻,到了唐代才開始出現,一般認為應與佛教的引入有關。到了明代以後,則逐漸普及於民間。尤其是佛教的僧侶會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時放水燈,以照亮冥路,讓水中的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施捨。「放水燈」的節俗在臺灣多和普度儀式結合,除了在中元節會放水燈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時,也會在普度前放水燈。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