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絳縣     
瀏覽人次:413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山西省南部,涑水北岸,新絳縣東南。漢為聞喜縣,後魏設置南絳縣,西魏時改為絳縣,唐移縣於今所在。清屬絳州直隸州,民國後直屬於山西省。農產以小麥、棉花為主。
    
瀏覽人次:13919 收藏人次:1569620
1.大紅色。《說文解字.糸部》:「絳,大赤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夫青生於藍,絳生於蒨。」
2.一種絲織品。《晉書.卷二一.禮志下》:「絳二匹,絹二百匹。」
3.地名。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翼城縣東南。
大紅色的。《文選.鮑照.蕪城賦》:「玉貌絳脣。」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瀏覽人次:12217 收藏人次:2937188
地方行政單位。古時候歸屬於州、府、道,現今則在省之下,鄉鎮之上。如:「臺北縣」、「雲林縣」、「高雄縣」、「縣政府」。
    
瀏覽人次:11780 收藏人次:249964
1.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為晉所滅,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新絳縣西。
    
瀏覽人次:1558 收藏人次:206825
2.河川名:(1)澮水。源出大陸地區山西省翼城縣東北澮山下,西南流至新絳縣注入汾河。(2)澮河。源出大陸地區河南省永城縣西北,流經安徽省宿縣,注入淮水。
泥塗     
瀏覽人次:1035 收藏人次:0
2.比喻地位卑下。《左傳.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武之罪也,敢謝不才。」《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昔絳縣老人屈於泥塗,趙孟升之。」
年長     
瀏覽人次:672 收藏人次:0
年齡較大。《左傳.襄公三十年》:「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郭解傳》:「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
涑水     
瀏覽人次:399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源出山西省絳縣,西流經聞喜縣,南折經夏縣至永濟縣西南,入於黃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