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綠蠵龜、綠海龜     
瀏覽人次:775 收藏人次:0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1758)背甲盾板平滑,呈黑色、灰色、綠色甚至紅棕色,色彩變化極大;腹甲為淡黃色。但剛孵化的稚龜背甲及四肢為黑色,腹甲為白色。因其體內之脂肪累積食物中的綠色色素而呈綠色,因而稱為綠海龜。常會與玳瑁混淆,主要區別為前額鱗僅1對,玳瑁則為2對。最大背甲長可超過110公分,體重可達130公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台灣附近海域皆可發現其蹤跡。母龜於每產卵季可產1~7窩,每窩產卵數約為110~130個。過去於台灣北部、東部、南部及蘭嶼、澎湖等島嶼之沙灘皆有上岸產卵的記錄,但目前僅剩蘭嶼、澎湖及太平島等少數沙灘仍有少數個體上岸產卵。綠蠵龜初期會隨著洋流漂移,歷經數年之後才會停留在較固定的攝食場棲息。綠蠵龜於孵化初期為雜食性,但至幼龜時開始轉為草食性,以海草或大型海藻為食。綠蟠龜有回到其原出生地產卵的習性,於澎湖望安產卵的母龜,於產卵後會回到日本的九州、琉球、台灣北部、海南島及菲律賓等地,最遠距離可達數千公里。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蠵龜科 (Family Cheloniidae)
    
瀏覽人次:50787 收藏人次:5979452
一種爬行動物。身體橢圓而扁,腹、背皆有硬殼。頭似蛇,四肢短,頭、尾和腳都可縮入甲殼內。行動遲緩,性耐飢渴,壽命長達百年之上。如:「烏龜」、「海龜」。
龜裂:皮膚因寒冷或乾燥而裂開。亦泛指物體表面的裂開。如:「手足龜裂」、「牆壁龜裂」。
龜茲:漢代西域諸國之一。在今大陸地區新疆省庫車、沙雅二縣之間。
    
瀏覽人次:15638 收藏人次:8048651
藍色和黃色調和而成,像青草、樹葉的顏色。如:「綠苔」、「綠草」、「綠葉」、「綠意盎然」。
形容人因生氣、著急或受驚嚇時的臉部表情。如:「他氣得臉都綠了」、「嚇得他臉都綠了」。
    
瀏覽人次:9281 收藏人次:9686218
接鄰陸地,比洋小的水域。如:「黃海」、「南海」、「地中海」。
內陸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裡海」。
比喻數量龐大的事物。如:「花海」、「火海」、「人山人海」。
大的。如:「海量」、「誇下海口」。
領域。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
與海洋有關的。如:「海員」、「海事」、「海軍」。
海報:貼在街頭或公共場所,上有圖畫和文字,具有宣傳、廣告作用的大型紙張。如:「此處不可張貼海報。」
海關:設在機場、港口,對進出口貨品、行李進行檢查並徵收關稅的機關。如:「他是海關的檢查員。」
    
瀏覽人次:1419 收藏人次:0
蠵龜:海龜的別名。
海龜     
瀏覽人次:1081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龜鱉目。頭大,嘴鉤曲,背甲表面有主甲十五枚,緣甲二十五枚,四肢呈鰭足狀,每肢只有一爪,尾短,背褐色,腹淡黃色,體型可長達一公尺。以魚、蝦、海藻為食。多分布於熱帶海域。也稱為「蠵龜」。
蠵龜     
瀏覽人次:480 收藏人次:0
海龜的別名。參見「海龜」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