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驅力減低說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驅力理論(Drive theory)解釋個體行為動機,主要原理為均衡作用,他主張個體有保持內在狀態平衡不變的傾向,若體內偏離平衡狀態時,個體產生之不舒服的緊張狀態(驅力),引發個體作出利於體內狀態趨於平衡之行為,解除不舒服的緊張狀態,維持身體恆定。大部分人類行為較易從經驗中發展的驅力所激發。相對於「本能是間接不特定」的本能說,驅力引起...
    
瀏覽人次:27533 收藏人次:5246714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27404 收藏人次:11598663
拉開、展開。如:「張弓」、「張開」、「張口」。
擴大、誇大。如:「張揚」、「誇張」、「擴張」、「虛張聲勢」、「明目張膽」。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如:「慌張」、「張皇失措」。
看、望。如:「東張西望」。
想法、主意。如:「主張」。
開張:商店開始營業。如:「開張大吉」。
量詞:A>用於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如:「一張嘴」、「兩張弓」。B>用於計算平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姓。
    
瀏覽人次:19010 收藏人次:3431552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11400 收藏人次:2974405
密合、牢固。如:「緊密」、「繫緊鞋帶」、「你要抓緊我的手。」
急迫。如:「緊急」、「緊張」、「緊要」、「趕緊」、「風聲緊」、「前線吃緊」。
嚴格、不放鬆。如:「看緊」、「管緊」。
生活困迫、不寬裕。如:「手頭很緊」。
緊張     
瀏覽人次:7305 收藏人次:1133398
1.急迫。如:「情勢緊張」。
2.情緒惶恐不安。如:「每次考試我都感到十分緊張。」
3.大陸地區指供應不足,難以應付。如:「現在火車票很緊張,一般人根本買不到票。」
理論     
瀏覽人次:4312 收藏人次:537551
1.由實踐中歸納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
2.論事物之理,對實際或實踐而言。《北史.卷四四.列傳.崔亮》:「光韶博學強辯,尤好理論。」唐.鄭谷〈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後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紀〉詩:「理論知清越,生徒得李頻。」
3.據理爭論,講理。《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備。不如竟到官司,與他理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心中不覺暗暗動怒;只不便同他理論。」
4.理會、注意。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五三齣:「如今盧府著忙,不暇理論到此事。」《英烈傳》第三一回:「那周顛日日也在帳中閑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你既是個女子,怎生不守閨門之訓,這繡鞋兒卻揣在郭華懷中,有何理論,從實招來。」
Bandura自我效能論(self-efficacy_theory)     
瀏覽人次:23581 收藏人次:1796992
起源自我效能這個概念是由社會認知論學者Bandura 於1977年所定義提出,根據心理學的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他提出以自我調適為核心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Bandura認為增強無法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予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在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內心身處的思想與情感反應,於是Bandura將自我...
標籤論(labeling_theory)     
瀏覽人次:13737 收藏人次:142038
定義經典的標籤論是由貝克(Becker)所提出的,貝克的想法受到萊莫特(E. Lemert)的影響,認為行為並非先天就可以決定好壞,而是由社會所認定何為正常行為和偏差行為。標籤理論是解釋個人偏差行為的一種主張與論點,一種社會對行為、個人或群體賦予肯定或通常為否定特徵的過程的分析,稱之為貼標籤。認為違反社會規範或團體規則的行為,是經由訂定社會規範或團體規定的權威人士,對個人貼上「偏差」的標籤之後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偏差行為是社會造成的,並不是這些人天生就是壞胚子,天生就會做壞事,也不是永遠做壞事。此理論是從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個體行為的觀點,認為人的行為之所以變得不正常,是因為別人說他不正常所導致。...
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urist_Theory)     
瀏覽人次:11775 收藏人次:220209
行為學習論也被稱為刺激—反應學習論(或簡稱S-R theory),主要是根據行為主義的基本要義而提出的理論觀點。此理論認為操作制約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歷程,也是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另外,行為學習論也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的結果是表現在行為的改變上,並強調外在事件對個體的影響,他們不認同個體的自由意志,也因此被認為是決定論者。行為學習論者在教育上主張使用增強與懲罰兼施,而不重視內在自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行為論者認為增強作用是行為習得的關鍵,個體的反應若能帶來回饋,就會被增強而保留這個行為。正負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