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6.4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緊急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遇有緊急事變時,頒布命令,取消原有的國民自由權,稱為「緊急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使。如:「令我難以忘懷!」、「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敬稱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時節。如:「月令」、「時令」、「夏令衛生」、「冬令救濟」。
美。如:「令名」、「令譽」。
古典詞、曲中小令的簡稱。如:「如夢令」、「調笑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遣。如:「命人前去」。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如:「命令」、「遵命」、「奉命」、「聽命行事」。
生物生存的機能。如:「生命」、「性命」、「救命」、「命在旦夕」。
先天注定的,非後天所能改變的。如:「命運」、「好命」、「算命」、「紅顏薄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取定。如:「命名」、「命題」。
以為。如:「自命不凡」、「自命風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合、牢固。如:「緊密」、「繫緊鞋帶」、「你要抓緊我的手。」
急迫。如:「緊急」、「緊張」、「緊要」、「趕緊」、「風聲緊」、「前線吃緊」。
嚴格、不放鬆。如:「看緊」、「管緊」。
生活困迫、不寬裕。如:「手頭很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要、迫切。如:「緊急」、「急切」、「急促」。
沒有耐心。如:「焦急」、「性急」。
快、猛、迅速。如:「急速」、「急流」。
嚴重、危難的事。如:「救急」、「告急」。
熱心。如:「急公好義」。
命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出號令,使人遵行。《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帝以后無子,命令養之。」《晉書.卷二○.禮志中》:「二妾之子,父命令相慈養,而便有三年之恩,便同所生。」
2.上對下的號令。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九齣:「獨立畫堂聽命令,珠簾底下一聲傳。」《明史.卷二○九.楊允繩列傳》:「近者督撫命令不行於有司,非官不尊、權不重也。」
緊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緊要急迫。如:「緊急事件」、「緊急煞車」。《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沈相公,宅上有人到來,有緊急家信報知。」
雙首長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總統之權力相當大,其包含:(1)為維護憲法之遵守,確保公權力之正當運作及國家之延續,得將必要行動的緊急命令權(2)自由任命閣揆(即總理),再依總理建議任免部長(3)將法案及條約交付憲法委員會審查(4)將法案交由人民表決(5)諮詢憲法委員會及內閣總理下解散國會(6)任命憲法委員會主席及部分委員(註2)(二)總理職權總理由掌握國會半數以上席次之政黨領袖擔任。依憲法其具下列之權力:(1)需向國會負責(2)負責政府行動、國防及保障法律之遵守,可行使規章制定權,任命官員。(3)總理簽署之法案必要時須經由相關部長之副署(4)不得兼...
十二金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牌,宋代用來傳遞赦書或最緊急命令的金字牌。十二金牌指宋秦檜以一日十二道金牌,召回正與金作戰的岳飛回京。見《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後用以形容情況十萬火急,刻不容緩。
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傳達緊急命令。《漢書.卷七四.丙吉傳》:「此馭吏邊郡人,習知邊塞奔命,警備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